抚顺市一小学的杨老师在染上网络赌博恶习后,向学生家长借款107万余元,最终她因无力偿还巨额债务于2月16日自杀身亡。此后,有家长称因担心老师会给孩子穿小鞋,不得以才借钱给老师,经济损失也面临无法挽回的局面。律师认为,家长找学校或教育局讨要经济损失,没有任何法律依据能够支持。教育专家认为,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需让家长与学校、教师处在权利对等的地位。(开屏新闻3月22日)
班主任、孩子的妈妈、网络赌博的受害者,这三个身份都集中在了杨某的身上。杨某的前两个身份让人想到女性的伟大,然而第三个身份:网络赌博的受害者,却抹杀了这些,使得这世上不仅多了一个失去妈妈的孩子,还多了29名受连累的孩子家长,酿成了一出悲剧。
家长们愿意借钱给杨某,和她班主任的身份有很大关系。“担心老师会给孩子穿小鞋”虽然是某些家长的顾虑,但估计这种心理不在少数,甚至也许还会有“找我借是给我面子”“别的家长都借了就我们不借会不会得罪老师”的心理。
那么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其实借钱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之一,人都有手头紧的时候,亲戚熟人之间偶尔借钱是人之常情。但这涉及到两个前提,一是借钱的人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二是借钱的金额和次数如果不正常的话很可能有问题。就拿这个案例中的高先生而言,在媒体对他的描述中提到他本身没有正式工作靠打零工为生,借给杨某的钱是双方父母接济凑出来的购房款,在这种情况下他在短短3个月内借了83万元给杨某,明显超出他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再则,抛开他的经济状况,即使他有这个能力,但杨某反复多次以不同的借口找他借大额款项,也理应早引起他的警觉。
在这种时候,已经不是简单的是否会“得罪老师”的问题了,而是老师借钱动机已经明显不正常,那么摆在借钱人面前的,其实就是一个很容易判断的问题了:老师是不是遇到了骗子甚至是陷阱呢?
在这样的时刻,不仅不应该继续借钱给对方,而且还应该询问对方借钱的真实原因,甚至是劝对方报警,同时联系其他家长,因为对方的目标肯定不止单单是自己。
很多情况下,当朋友因为生病或其他正当的原因向我们借钱,我们理应帮忙,但如果借钱是基于一些非法的原因,比如赌博,甚至是吸毒的话,那借钱者实际上是在害自己的朋友,以为是在帮朋友,但实际上是在“帮”他们一步步走向深渊。
也许家长和老师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权力不对等。当老师向家长提出某些要求时,比如要求家长批改和检查孩子的作业,很多时候家长只能顺从老师。但形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老师在教育领域是专业人士,家长的配合有助于孩子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杨某生前的教学水平是颇受家长们肯定的,本人也能得到家长的信任,说明有些家长顾虑的会给孩子穿小鞋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退一步来说,即使这位高先生的顾虑是存在的,但这就意味着要付出83万元的代价才能给孩子换来不穿小鞋的待遇。
老师找家长借钱,其实家长们肯定多半是愿意的,一是可以借此拉近和老师的关系,二是老师这个职业注定了老师不太可能借钱不还。但任何事都有底线,超过这个底线,好事就完全可能变成坏事。在这起悲剧里,希望所有深陷网络赌博的人们都能引以为戒,也希望我们遇到高先生这样的情况时,能多一份警惕,切记,帮朋友的忙没错,但千万别越帮越忙。
本文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复制、链接、镜像等任何形式转载。
首席评论员 张京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