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特麦冷——watermelon、喷——pen,瑞丢死——reduce,噗瑞唉滋登特——president;
这种以汉字或者拼音标注单词的事情,我觉得应该绝大多数人都在自己的课本上干过,虽然旁边就有音标注释,但是怎么用,依旧会选择在单词旁边用这种方法标注读音,我小学也是这样干的。
但是,这种标注读音的方法,其实并不是从现代学生手下诞生的,它是由很久以前官方所制造的——咸丰十年的英语教材:距今150多年,英语单词用汉语谐音标注!
或许在今天英语教育大众化的情况下来看,这种方法所学到的英语是属于“塑料英语”,但是在晚清时期,这却是官方书本中所使用的注释,在当时非常实用。
一本“古董”英语课本
在近几年,出现了一本距今有150多年历史的“古董版”英语书,很难相信,中国人对于英语的学习是从清朝开始的。清代时期,中国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基本很少会有和西方人的接触,但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本英语课本,确确实实来自清朝。
历史上对此也有文字的记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回忆:“十四岁起又添了英文课,除了《英语读本》,我只念了两本书……”
接近清朝末年的时候,包括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线的港口在内的诸多港口都逐渐陆陆续续开始对外开放,西方的文化开始被引进到中国大陆,国人也就是从那是开始掀起了一股子学习英语的潮流。
2016年所出现的那本印有“咸丰十年”字样的英语课本,在经过专家的鉴定之后,从印刷技术、字体和纸张碳化程度和课本内容上推断出,这本英语课本的确是晚清时期的东西。
最有趣的是,就是从这本书上,出现了用汉语文字来标注英文读音的现象的,比如:
明天—— Tomorrow —— “托马六”;
朋友—— friend ——“勿伦脱”;
中国—— China ——“采纳”;
大英—— England ——“恩搿蓝脱”;
英国首都—— London ——“伦敦”;
美国—— America ——“美立根”;
合众—— United States ——“尤乃脱司椎之”;
法国—— France ——“勿蓝司”。
学习过英语的人对此应该都很熟悉,或者也这样干过,但是其实按照书上注释所念出来的英文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但是不要忘了,这是晚清时期的文字。
这些文字看起来乱七八糟,但是在那个年代,一没有录音机磁带带着读音,二没有正规的英语教学来辅导发音,这种注释,是当时很多人们赖以学习的唯一途径,它虽然乱,但它实用。
四川大学的雷汉卿教授是这样解释的,这本书所使用的文字,是属于晚清时代的通用语言,或许文字看起来是相同的,但是发音完全不同,就相当于方言的存在。
中国各个地区的方言对于同一个字的读音或者说对于同一个词语的读音是有很大区别的,上海话、北京话、四川话、陕西话、闽南语等等,根据当时晚清定都在北京,那么这本书里的文字发音应该就是属于当时的“北京方言”了。
晚清的英语教学
这本书来自150年前的英语课本最开始还有一段为了让人们正确阅读所注释的“阅读说明”:英语原文要从左往右读,汉语注释要从右往左读。
并且在最后还写着——“唯学者自揣摩之”,就是说这是当时人们自己摸索学来的,不存在像今天一样丰富实用的各种学习工具。
什么牛津字典、朗文字典,中阶的高阶的、发音也有美式的英式的等等等等都是不存在的,当时只能用大家都读得懂的汉字来对常用的单词、短语和句子进行注释,这可能就是最早出现的“中式英语”了吧。
口音严重的英语让一些当时在中国的传教士表示中国人英语的发音非常糟糕,当时的传教士可以说是最早来到中国教授英语的人。这就要从英语的学习从中国出现说起,中国最早的英语教学出现在16世纪,明朝时期来到中国进行耶稣教传教的传教士利玛窦。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些传教士为了进行对基督教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就开始尝试对中国人进行系统地教学,让大家能够接受熟悉英语。
根据记载,传教士在中国,为了让中国人能够更好地学习英语,也是下了很大一番“苦功夫”的,他们使用各种物品道具,也加入了不少肢体语言,对于一个单词都会反反复复地强调,为的就是让国人能够养成英语的思维。
养成英语思维在今天也是效率非常高的一种英语教学方式,在当时,受到传教士教学英语的影响,国内也开始办起了学习英语的学堂,比如成立于1818年的教会学校马六甲英华书院和成立于1830年的Bridgman学校。
当时的英语学堂中有的学堂也会开创双语教学的课程,虽然清朝时期英语的教学起步很晚,但是教学方式都非常有效,培养了不少的人才。
各种各样的证据都表明了这种用汉字来注释英语读音的学习方法存在了很久的一段时间,并且曾经非常的盛行,甚至是得到了我国当时的人民大众的认可。
根据历史记载,不少学者对于晚清时期提供给人们用以学习的英语课本进行了研究——晚清时期的英语课本经历了三个时期的演变:
1807年——1840年,这段时间的英语课本基本上都是人们自己通过总觉学习的经验自己编撰的,这些课本中都是使用中国文字对英文进行了标注,非常便利于当时的中国人的学习。
1840年——1895年,在这个时间洋务运动已经开始了,这就促进了更多的西方文化被引入了中国,开始出现西式学堂和由美国人编写的英语课本,在这种版本的英语课本中,开始使用音标来注释单词的读音。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