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学生语文家庭作业中的“练习册”“同步练习”等作业狠狠地从家庭作业中剔除,换成系统地吟诵国学以及阅读海量的书籍,作为家长的你是否担心孩子的课堂知识巩固会受到影响?又能否想象孩子三年后会是什么样?上周,记者探校获悉,高埗中心小学用几年的探索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调整语文家庭作业,鼓励并引导学生吟诵国学、大量阅读,探索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在启智立德树人教育中交出了完美答卷。
吟诵国学韵悠长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清晨,走进高埗中心小学,平仄有致、节奏分明的琅琅书声回荡校园里,因为带着韵律,琅琅书声与众不同。原来,这是孩子们利用晨读时间来用陈琴歌诀式(也称为“乐读法”)方法诵读经典。据了解,每天晨读,孩子们都会自由乐读不同内容的国学经典,有唐诗,有宋词,还有《论语》和《大学》。
区别于平常的读法,这里的孩子们读起来的节奏和腔调有所不同,书声里跳动的音节格外好听。“有的班级是在吟诵,有的班级是在乐读。”该校副校长李满娇告诉记者,孩子们诵读国学采用的是陈琴歌诀式和吟诵两种读法;乐读主要是平仄分明,韵律感强,而吟诵则是在讲究平仄规律的同时,还带着戏腔,听起来抑扬顿挫韵悠长,而正是这份与众不同,让孩子们爱上了乐读或吟诵经典。
李满娇还介绍,从2016年开始,个别班级探索将国学诵读与平时的大量阅读形结合,到2019年开始全校推广,学校不仅每天晨读经典,每周下午还会有素读一刻;此外,还会利用碎片时间组织学生读经典,比如孩子们去往饭堂的路上也会读经典等。“小学六年,孩子们读了大量的国学经典和海量的书籍,吸纳了中华五千年的经典文化和哲理,给孩子们带来精神、品格上熏陶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种提升直接体现在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上。”
一次家庭作业引发的“博弈”与探索
乐读和吟诵国学经典,还能与家庭作业挂上关系?是的,在开展诵读国学背后有一场关于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博弈”——几年前,该校四年级语文教师袁春燕下午外出参加培训,没来得及给孩子们布置语文作业,放学时被班级学生委托数学老师追问“家庭作业”,考虑到当天没有上新课,袁老师决定让孩子们当天阅读,这让孩子们“小幸福”了一天。而恰巧是这次没有“动笔”的作业开启了一次博弈:家长要求布置“动笔”的作业,学生喜欢“阅读”作业,最让老师困惑的是,精心设计的作业不仅没有受到孩子们的欢迎,班级语文成绩还在学期末雷打不动地“稳居”年级“尾巴”。
迫切需要改变现状!家庭作业便成了突破口之一。2016年,学校以袁春燕的班级为“试验田”,那些曾近被寄予“厚望”的语文练习册、练习卷,被狠狠地剔出语文家庭作业的行列。根据班级语文的年段要求和学生特点,袁春燕精心设计了有针对性的作业,包括坚持带领学生诵读整本经典、诗歌和美文,通过不间断地记诵,积累语言,培养诗性和聚精会神的定力和专心致志的静气;开办“班级阅读周报”,引导学生记录阅读的点点滴滴,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让老师和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动态,从而正确引导;另外,字词作业不再让学生带回家写,而是利用教学软件把学习生字新词上成书法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们在坚持诵读和阅读中,不断内化经典内容,语文素养明显提升,“以前拿着阅读题急眼的孩子,现在不会出现空题了,而且回答有理。”袁春燕介绍,三年后的六年级毕业考核,这个在三年级期末语文测试全校倒数第一的班级,取得了全年级平均分第一、优生率第二的好成绩,顺利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孩子们五年级时,很多孩子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与诵读国学经典有直接关系,孩子们从以前的‘自我’到充满正能量、有奉献精神,转变很大;小升初的时候,班上还有学生考上了知名民办学校的公办班,这对于当初站在年级尾巴上的班级来说,可谓是有了质的飞跃。”李满娇说,这一探索真正践行了国学经典在立德树人、童蒙养正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创新校本教材,启智立德树人
尝到甜头后,2018年,该校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古诗文诵读积累与评价的研究”作为 全市课题之一立项,李满娇为课题主持人,包括袁春燕在内的6名老师成为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2019年,该校正式将“试验田”的探索经验面向全校推广。
“考虑到孩子们零散读一些诗词,或是一些国学经典,不够系统,学校迅速组织语文组老师开始研发系统的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李满娇介绍,研发课程首先要确定按照孩子的学龄以及身心发育规律来挑选内容,保证孩子们能理解并内化;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能只有纸质的阅读媒介,还需要符合当下新生代借助新媒体阅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阅读时,找到乐趣,喜欢上内容的呈现方式。
几经研究讨论,该校校本教材《素读经典》系列教材定稿。教材共6册,每个年级一册。每册内容分为古诗词、诗|词人故事、经典古文三部分。一至四册增设“成语接龙”。一至六年级古诗词分别以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的必背古诗词为课程内容,从低年段到高年段依次编排;一至六年级经典古文依次以《弟子规》《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前十篇、《道德经》为课程内容。“教材定稿原则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内容,以诵读与积累为载体,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雅言、雅行、雅趣,正心、正气、正直的‘雅正’少年。”李满娇说。
在内容呈现上,教材将书页与音频合二为一。该校邀请了中华吟诵学会理事、国家十三五重点课题“吟诵与教学”指导教师彭弘,将每一篇作品以吟诵调和歌诀乐读法两种不同诵读形式呈现;每一篇作品都会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即可听音频。“小学的孩子在记忆的黄金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帮助他们去记诵国学经典,有利于他们启智。”袁春燕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用心开辟出的“试验田”渐成范本,并冲上了赛场和领奖台。2019年,在全市经典诵读大赛中,该校获得了特等奖;2020年8月“‘互联网+’环境下小学古诗文诵读积累与评价的研究”课题结题,同年12月,又传来该课题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的好消息。
文字:覃凤春
摄影:学校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