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博士生在美自杀,遗书曝光揭隐情:读博这四道坎真的很难过

中国家庭都有种偏见,认为读了博士就会成为人上人,光鲜亮丽,然而博士生频频自杀的悲剧,无不在证明:博士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2019年6月12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留学生陈慧祥失踪,次日,他被发现于学校办公室内上吊自杀,其遗书曝光称导师不同意论文撤稿“无路可走”

遗书中写道,2018年12月,他写了一篇论文,靠导师李涛教授走关系,顺利通过审查,即将发表。但是,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认证,他却发现自己的论文存在很大问题,很多理论完全说不通。

陈慧祥找到导师李涛希望能撤掉论文,却遭到对方的拒绝。然而,发表造假论文,可能会影响陈慧祥今后在学术界的名誉。最终,走投无路的陈慧祥,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高校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象牙塔,而博士更是这塔尖的高等人才,然而,象牙塔尖却成了“九层妖塔“,年轻生命屡屡丧命于此,不得不让人思考:这究竟是为什么?

追本溯源,让我们先来盘点一下,最近几年发生的博士自杀事件:

2015年11月7日,武汉大学博士杨志高,疑因博士论文无法通过,压力过大,在家中用一根电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杨宝德,被发现溺亡在西安灞河中,后来警方查明系自杀,而酿成这起悲剧事件的罪魁祸首,正是他的博士导师周老师。

2018年10月10日,浙江大学博士生离校后失联,欲投钱塘江寻短见,监控显示最后现身地在钱塘江四桥下层的观景台,失联数日后,尸体被打捞上岸,确认是跳江身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19年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失联多日后确认遇难等等......

纵观往年发生的的博士自杀事件,不难看出,自杀频发就是因为,读博士都要迈过这四道坎:

第一道坎就是人们广为关注的,博士导师真有那么大的权力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博士生和导师之间,占据主动权、选择权的是导师,它不同于教师,导师的作用更多在于监督、督导,它把着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命门,权利很大。所以,一旦遇上不负责任或是滥用职权故意刁难的导师,给学生造成的困惑和压力可想而知,西安交大和在美留学,这两位博士的自杀,很大圆心都来源于导师。

第二道坎,就是令人堪忧的博士生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博士为何抗压能力不行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读到博士的高材生,差不多从小都是学霸,人们夸奖的对象,受的挫折肯定少。除此之外,博士生很多也面对着心理问题,不少博士生天生精神敏感而脆弱,而对科研的钻研也养成了偏执与执着的性格、自身的学历光环又让他们自负与自信,这些形成了一个博士看似矛盾而集中于一身的性格特质。

第三道坎就是学业压力,博士毕业真的很难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多人读博士的目的不纯,因为大学毕业就业不好,但是,博士生的毕业要求不管这些,日常课程的压力,中期考核的筛选,科研成果发表的要求,论文撰写的期限,一样都不能少。这对于那些无志于学术的人来说,无疑是痛苦的,自然倍感压力巨大。

第四道坎,就是经济压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读到博士阶段的学生来说,很多年龄已经将近而立。这个年纪,很多同龄人在社会上已经挣了很多钱,买房娶妻生子,这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并且,在学校的日子也是过得捉襟见肘,仅仅靠着一个月不足两千元的补助度日,如果要有额外的开支,快30岁的人还要向父母要钱,而更重要的是,博士对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也充满未知。

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在读博士前要慎重考虑自己的兴趣、经济条件、抗压能力,再做出读博的决定,不然可能就是跳进了一个“坑”!不管怎么说,高材生之死是其家庭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我们还是希望这种事不要再出现。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