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网上经常能看到网友分享的各种趣事,其中就有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场景,正所谓“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给孩子辅导作业是所有家长最痛苦的事,即使是明星们也难逃此劫。
孩子学习跟不上是一方面,家长的辅导能力有限也占一部分原因,但不得不说的是,现在学生的作业难度真的不小,甚至有些题目就连名牌大学毕业的家长们也是一样似懂非懂。
奇葩数学题又引争议,宝妈咨询老师仍不解
一位宝妈分享了二年级儿子的考试题目:我前面7个猴子,后面有9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
很多学生和家长答案脱口而出16,这不就是对算术能力的基本考验吗?这位宝妈的孩子也是这么想的,直接把答案16写在了上面,可是竟然被老师打叉了。
宝妈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怎么算答案都是16,于是联系了孩子的老师,老师给出的解释是:前面的猴子和后面的猴子相加没错,但是学生把“我”落下了,如果加上就应该是17只猴子。
可宝妈认为,这个我应该指代的就是答题者本人,而并非猴子,猴子怎么会知道数量呢?很明显老师的解释就是强词夺理。
加减乘除如何计算?一道小学生题目引网友讨论
6÷2(1+2)=?如果让你算这道题,你觉得应该是多少?
一部分网友认为,应该先算1+2,那么题目就是“6÷2×3”等于1;但是也有网友认为,应该先算6÷2,那么题目就变成了3×(1+2),最后等于9。
中科院物理专家给出的解释是:两种算法都是合理的,因为没有公认的标准,所以两个答案都算对。
同时还有老师认为,出题者本身就有问题,省略乘号只能在自然数字和未知数之间,而数字与数字之间是不可以省略运算符号的。
分析:
以上两道题目之所以会在网上出现热烈讨论,还是出题者不够严谨导致的。无论是猴子还是加减乘除的运算,总能让人找到漏洞和瑕疵,因此才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方法。
这就是为什么要注重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无论哪一科考试,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题目的意思彻底理解了,才能顺利给出正确答案。
从网友对两道奇葩题目的争论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存在“思维固化”的问题,任何题目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所以才引发了一系列讨论。
老师以“标准答案”给学生批作业,而家长也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评判孩子的学习成果,如此恶性循环必然导致固化思维的出现。
和外国孩子比起来,中国学生在学习上不具备灵活性,但是从聪明程度上来讲,中国也有很多“神童”、“天才”,只不过中国孩子的聪明是“因时间而得的”。
他们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而西方国家的孩子则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玩耍和研究上,他们的思维要比中国孩子更加活跃,遇到问题也能灵活地解决。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曾经计算过,想要通过时间获得聪明,那么需要花费至少10000小时,其实就是数字游戏而已。
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也不能是一个家庭能改变的,教育的大环境才是问题所在,家长应尽可能给孩子创造和发明的机会,不要以成绩和排名来禁锢孩子的能力。
你如何看待现在学生的奇葩题目?欢迎下方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