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不出意料,很多和国人睡眠相关的调查报告接踵而来。有报告指出,我国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有睡眠问题,且睡眠障碍正呈现年轻化趋势。有专家介绍,在健康中国行动中有一个倡议,强调保证成人睡够7至8个小时,高中生睡够8个小时以上,初中生睡够9个小时以上,小学生睡够10个小时以上,但“我们国家70%的人做不到”。
睡眠对孩子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今,一些孩子却成为特“困”生——要么睡不足,要么睡不好。是什么“困”住了这么多孩子?
“困”字源头是学业压力。正像一些老师所观察到的那样,有的小学生还没开始上几天学,就已经对学习、对学校感到畏惧,因为家长早早地把自己对孩子的升学期望裹挟着考学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随着竞争起跑线不断前移,部分孩子更是尚在幼儿园,就开始在各种课外兴趣班、培训班之间疲于奔命,由此导致的睡眠不足,以及视力下降、精神不易集中、心理辅导年龄提前等诸多“杂症”,让在门诊间的医生们头痛不已:这些病,可不是简单配一些药就可以医的;这些“困”,本不该缠上孩子!
另一方面,生活在“屏时代”的10后、15后,和手机、平板亲密接触,恐难以避免。无处不在的“屏”,改变着一代人的学习方式、娱乐方式、思考方式,自然,也给这代人的健康带来新挑战。医学专家已多次发出提醒,过度暴露在明亮的屏幕面前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导致孩子睡眠困难。一个手机可能给孩子带来很多快乐,但也带来健康隐忧——拿捏好其中的平衡,关键还是靠家长。
上个周末,很多父母都忙着“云参观”——本市中小学校纷纷举办校园开放日。为孩子择校,到底是读公办还是选民办?相信在招生前,家长们都会仔细盘算。尤其是近期,包括中招“名额分配”新政在内,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各种招生的节点和政策进入密集发布阶段。一些父母为孩子选学校,都开始拿计算器了——一边算家门口学校可能分配到的名额,一边考量孩子的学业能力和水平。
其实,为孩子选一个好学校,除了认真研究学校的办学质量,综合考虑本市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方面的政策“靶向”,顺势而为之外,在笔者看来,还有一个必须纳入考虑的因素,那就是家离学校的距离。不管读什么学校,让孩子舍近求远,牺牲每天的睡眠时间,日复一日舟车劳顿地赶交通高峰,在学习还没有收获之前先成为特“困”生,无论如何都不明智。
这两年,家长群也时有讨论: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孩子正在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到底是有一双“大长腿”重要——用充足的睡眠来保证身高、体质,还是为了眼前的分数而起早摸黑、哈欠连连,相信聪明的家长都知道该怎么选。
作者:樊丽萍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