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极少有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漠不关心,即使是孩子不在身边,家长打电话问候的时候最关心的依然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应当承认,天才学生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孩子在智力上并无太大差距。理论上,只要付出一定努力,这些学生的成绩应该非常接近。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相当部分学生,他们的智商并无太大差别,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但学习成绩却天差地远,这不是一句不努力就可以解释的。
小王妈妈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儿子小王和好朋友小李是一起长大的好友,两人同一个小学毕业,又一起择校进入同一个知名初中的理科班。
到了初中以后,小李在初中依然能够保持优秀,但小王却出现了大问题,他从预初开始,学习成绩就开始下降,尽管不是很明显,但下降的趋势却很清晰。
两个孩子在智商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接受能力都非常强。在努力程度上,小王甚至明显要强于小李,入学成绩也是小王强于小李。
然而,让小王妈妈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双方的距离从预初开始拉开,到了初二,2人的成绩已经天差地别,一个保持优秀,另一个已经滑落到班级下游。
其实,孩子成绩的差距,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智力原因或者是努力程度不够,而是在有效学习时间上出现了极大差距。
l上课效率的差距
经常有人会说,某某学生上课基本不怎么听讲,但学习成绩却非常好。不可否认确实有这样的学生,但这样的学生极少,属于个别现象。
有些学生,天赋条件太好,接受能力也强,尤其是可以一心多用,尽管他们上课并不是非常专心,但该听的他们一句都没漏过。
对于学生来说,上课的质量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成果。而上课的质量除了认真以外,还取决于2个方面,一个是进入状态的时间,一个是维持状态的时间。
部分学生,尽管下课打打闹闹,但一上课就能飞速进入学习状态,且能维持到下课。但有相当部分学生做不到这点,课上到一半,学生开始走神的情况比比皆是。
l课后作业完成的时间
在任何一个学校,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差距极大,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能在晚上8点之前就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但也有部分学生,即使做到深夜也不能完成正常的作业。
这里面确实有能力方面的差距,但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智力非常接近,也不是不努力,所谓能力的差距,更多的是时间利用率上的差距。
有的同学,只要一坐下来,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且能维持很长时间。同样,有的学生,进入状态极慢,且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有极个别的学生,连2个小时的考试时间,都无法保持高度的兴奋状态,在考试的后半阶段明显效率下降甚至走神,这样的考试状态,自然不太可能有太好的成绩。
一些思考:
很多时候,家长会把孩子成绩的差距归咎于智商、努力程度、课外补课等等情况。这些差距确实是造成学生分层的重要原因。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是因为这些原因引起的。毕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无论是天赋还是努力程度,远远没有成绩反映出来的这么大差距。
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时间的利用率上,更直接点说,就是专注度的持续时间,尤其是上课的专注度持续时间。
所谓的差距,相当部分都是因为专注度的差距日积月累形成的。这个现象,在小学还不明显,因为小学上课时间短,且老师会调节学生状态,不会出现一节课全部都是干货的情况。
但到了初中,尤其是高中,由于教学内容增多,学习的课时不够,一节课内容经常会非常多,学生一旦不能保持专注,集中注意力,上课的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
上课的质量差别,课后学习的差别,那些专注力强的学生非常占优势。日积月累下,学生的成绩必然会被拉开。
在任何一个学校,仔细观察那些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特征,多数情况下,他们不是输在努力和智力上,而是输在专注度上。
因此,专注力的培养,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也是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早培养,就能越早得利。这也是决定学生最终能走多远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