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大钧是我国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国际著名的混凝土和砌体结构专家,土木界的无冕之王,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1923年4月28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一个富庶而乐善好施的家庭,祖父曾担任过南陵县的县长。
1944年,他和范勤女士结婚,两人相濡以沫、度过了66个春秋。据范勤介绍,丁大钧年轻时学习特别好。考大学时,成绩是屯溪考区的第一名。数学考试中,他只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然后出了考场去吃了碗面条,等他再回到考场时,考场里的其他人还都没有一个人交卷的。等考试结果出来时,他的成绩是满分100分。
据范勤回忆,在她出嫁给丁大钧的那年立秋,婆婆把村里的农户都请到家里来吃饭。外村的乞丐听说了,也跑过来蹭吃。由于来的人太多,家里煮的饭不够,婆母就让大家排着队,把家里的炒米拿出来,给每个人抓几把炒米、舀几勺鸭汤,没让一个来者空跑。
丁大钧
丁大钧
在丁大钧身上,继承、发扬了这种忠厚家风。为了方便学术交流,学校很早就给他们家里安装了住宅电话。也是从那时起,他就立下规矩,不许家人用这部电话。
有一次,丁大钧的三女儿丁小禾有急事要找母亲,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听到丁大钧接电话,女儿赶快声明说:“您好!我是您外孙航航的老师,有事要找他外婆,麻烦请接电话。”
1976年,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时,他和杨廷宝、齐康三人代表江苏省参加纪念堂的方案设计,设计组由8个省市参加的代表约40人组成(只4人从事结构工作)。讨论桩基方案时,施工单位要求采用他们熟悉的钻孔灌注桩。
丁大钧坚持认为,这是千秋大业,北京在震区,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灌注桩质量难于检测,所以,他建议用预制桩。经过多次讨论后,他的方案获得领导支持,最终采用了预制桩方案。
在混凝土方面,丁大钧是一个公认的大家。在某次混凝土设计规范编写会上,小组里的专家们争论不休。于是就有人戏称说,小组里无老虎,全是一群猴子,所以才会争论不休。
这时候,编委会的负责人说了:“你们小组有老虎,丁大钧就是老虎。”据丁大钧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吕志涛回忆,他推荐丁大钧为院士时,说了5个数字:一是丁老撰写出版过40余本土木工程教材著作,二是发表过中文论文300多篇,三是培养了百余名博士和硕士,四是出访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是曾获得十多项国家及省级科技奖励,其中包括东南大学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奖。
丁大钧和妻子范勤
“这5个数字一说,全场一片叹服。大家全都投了赞成票。”吕志涛说。可惜的是,因为年轻化的标准,丁大均最终与院士头衔擦肩而过。但是丁大钧被公认为“院士中的院士”。在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中,就有来自他一手奠基的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技术支撑。
2010年3月24日,江苏省人民医院,丁大钧教授因前列腺癌症晚期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就在这天早上,他醒来后还用微弱的声音对身旁的女儿说“帮我穿衣服,我要起来工作”,但是他的身体实在太虚弱了,终究没有能起来。
“帮我穿衣服,我要起来工作了”,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