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小学教育减负政策的落实,小学生在校时间开始缩短,而前当大多数家庭是核心家庭和双职工家庭,因此在学生放学后和家长下班中间存在衔接困难,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起小学课后服务实施中的问题。
所以对于很多家长面临额问题,教育部发布了最新通知,通知里面明确指出,各个学校可以开展有偿的“课后延时服务”。课后延时服务的意思就是学校在正常放学之后,学校还会提供两个小时左右的延时服务。
课后延时服务对于很多家长和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只要成功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之后,那么家长就可以不用担心没有时间去接送孩子,同时家长也不需要头疼孩子作业的问题,毕竟学生们可以利用课后延时时间完成每天的作业。
课后延时服务给教师带来坏消息
目前学校的在职教师是课后服务活动在具体实施中的参与者和实施者,但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繁重,另加上课后服务的时间长,教师获得的报酬低,因此教师难免存在抵触情绪。
教师作为课后服务实施中的相关利益群体,他们的自身利益受到威胁,得不到相应的权益保障,自然而然会对课后服务产生抗拒心理,也正因如此许多教师表示不太愿意参与到课后服务工作中。
这种不主动参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常的教学工作繁重,压力大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教师认为实施课后服务是牺牲学校教师的利益来满足家长的利益,课后服务的时间已经不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是属于放学后的时间,家长应该是学生课后照顾的责任主体,并不能将学生的一切问题都归于教师的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教师的个人时间,并且教师还肩负着课后服务这段时间内学生安全的看管问题,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责任和工作负担。
同时,教师作为实施课后服务活动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会制约课后服务内容的发展。教师虽有一技之长,但大多数教师参与者是专任专职的学科教师,因此在开展课后服务活动上也就存在专业性不足。
放学后的时间原本应当是教师自我学习和提升的时间,但由于课后服务的实施,教师的学习时间被缩减,精力被课后服务分散,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开展也不利于教师在自我专业上的成长。
特别是对学科教师来说,实施课后服务工作已经延长了工作时间又面临着实施活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这些都在无形中加大了在职在岗教师的负担和压力,也就导致课后服务流于形式、教学质量下降和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让小学课后服务更好实施
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有选择
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的活动课程中,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多倾听家长和学生的需求,相应开发校本课程和调整服务内容。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开展校本课程的实践环节。校本课程实践活动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课程形式,而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比如观影爱国教育、书法绘画声乐等形式的美育、武术舞蹈球类之类的体育。
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已有的经费、场地和人员列出可能开展的课后服务,在开展课后服务前向家长下发征求意见书,同时对学校可供选择的服务内容进行意向摸底,然后再根据实际需求和学校情况决定开展课后服务的内容。
同时学校还可借鉴校外托管的管理模式,采取“菜单式”服务,家长可以通过菜单选择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以此加强家校间的合作,加深家长对学生在校期间情况的熟知程度,并且双方可以灵活选择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措施,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既可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也可以满足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
家委会做好协同沟通工作
家长委员会本身就是为了家校沟通和合作而存在,让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对学校工作有知情权、评议权和参与权。
家委会理应和学校分忧解难,身为家长代表要积极主动作为,反映和平衡两方的诉求,起到中间桥梁的作用。比如可以作为监督者对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价,可以作为家长的代表给学校提供意见和反馈,也可以作为学校的助力者,给家长解答相应疑惑,让学校在实施过程中不会碍于家长而缩手缩脚。
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建立志愿服务体系,确保课后服务发展有合适的方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品质体验,从学校到家委会再到家长的层层递进,让课后服务可以关注到每位孩子的成长。
具体到课后服务事项上,在政府文件中也有提到小学生课后服务的社会工作可以在学校指导由家长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家委会可以制定组织章程,要求定期召开会议,开展专题活动,促进学校和家长间的信息共享,并且利用家长委员会这个组织的资源和设施,缓解学校工作的压力。
比如家委会可以发动家长或者是社区志愿者加入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中,以此缓解学校师资压力,还可以开展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调查,做学校及时的反馈者,促进学校工作更好地开展。家委会作为学校和家长间的桥梁,应当将课后服务实施工作细化到家委会工作条例中,从而更好地落实课后服务工作。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