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化学家即将离世,他用颤颤巍巍的手写下了遗嘱,他决定将所有的遗产用在设立奖项上,因此世界上多了一个具有极高荣誉性质的诺贝尔奖。
自这个奖诞生后,很多外国科学家学者获得了这一奖项,但是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人却屈指可数。反观与我们隔岸相望的日本,作为一个小小的岛国,却在短短的18年内就获得了18个奖项。这又是为何呢?
事实上,这与2001年日本政府出台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这项政策有关,这一项计划主要指的是日本将集中精力在生命科学、信息通讯、环保和纳米材料等四个领域,他们主要是想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国家实力,以此走在世界前列,当然其中也“夸下海口”地说要在50年内拿下30个奖。
原本人们对这一计划嗤之以鼻,因为在人们看来这完全是不自量力,但实际上现在自这个计划开始到如今,日本早已完成了三分之二的目标,到现在为止已经拿到了18个奖项。而反看中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非常不够,科学这门课程被我们忽视了很多年。
中国一直以来奉承着填鸭式教育的原则,虽然后来主推素质教育,但是很多人依旧会遇到这种场景:一个学期每周一节的科学课,台上站的基本上都是主课老师,有些人甚至因为没怎么见过科学老师,连他的名字都不知晓。
但是日本对科学课程的重视要远高于我们,作为年幼的孩子,他们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了显微镜了,而在我国的大部分学校内,最多也只是初中的孩子摸过显微镜,更不可能时不时地去观察这些微生物了。而在看到“目镜”“物镜”这种名词时,没有实操经验的孩子们必须得靠死记硬背来做题,但是在其他国家他们早就通过实践明白了理论知识。
其实我们国家早就有了科学教育,除了接受老师的科学性讲解之外,很多孩子还会在大自然中学习,像我国的很多文物与技术就是来源于自然,比如说冶炼、建筑等。而我国正式的科学教育也在1903年开设,课本翻译于日本,叫做《格致》,意为“格物致知”。慢慢地,我国也写出了各种科学教材,完善了科学体系,只不过科学课变成了空中楼阁,尤其是在各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下,被人置之不顾。
幸好,在2017年,我国将科学课列为和语数英等课程并列的基础性课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对科学课的漠视程度,不然我国在这一领域与他国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而我国的孩子也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到这门有趣的课程了。
也希望这次改革,我国能彻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学知识的习惯,也能了让他们自小就萌发对科学与自然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的快乐感,以此接触更广阔的天地,获得更大的成就。也希望每个孩子不再是被关在房间里的囚鸟,而能开心地在天空中畅游,领悟到大自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