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梓妈育儿说(欢迎关注,转发分享)
前不久看了马思纯的一段视频,她坦言自己曾经抑郁。在外人看来,她不应该抑郁啊,长得好,资源多,做的工作是自己热爱的表演,年纪轻轻就是影后,前途无限量啊。
可她就是抑郁了。
那些光鲜的东西,并未能让她真正地快乐。她说不是因为某一件事,而是从小到大一点一滴的积压。
她所受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她懂事,要听话,要让别人,不能自我。
她也真的是很听话,活成了大人心目中的那个好孩子。不能做自己,连生气都不敢,高速公路上不敢上厕所,因为怕麻烦司机。
“我以前就什么事或者人我都会怕,怕别人生气,怕别人难过,怕别人不喜欢我,怕别人各种这个那个…”
她似乎都是在为别人而活,好压抑、好累啊。如果你有孩子,会希望他活成这样吗?
抑郁症对她而言,不幸,也是幸运。通过正视自己的问题,积极配合治疗,她慢慢认识到一直压在自己心里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已经走出来的她,感觉更自在一些,不再把自己拘在“乖乖女”这个框架里。她又开始在为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奋斗,在健身在健康地减肥,养了家里人一直不让养的狗。
现在生气了会表达,还想着能够搬出去跟人合租,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她正在为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欢的事,做以前没做过的事,慢慢获得一些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来滋养自己,希望她越来越好。
通过马思纯身上所发生的种种,作为一个妈妈,对于要如何养育孩子,有一些思考。
一、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人生的基石
现在的孩子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很多都在小小年纪就开始学这个学那个,非常忙碌。这个征程开始了就很难停下来,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进名校,出国留学等等,应对着无数的作业,兴趣班,辅导班,考试。
在这个快而紧张的节奏中,父母也被很大的育儿焦虑所困,过多地看重孩子在学业上的表现和成绩,容易忽视孩子内心的需求。
尤其是当孩子做不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他不仅要面对自己的挫败,沮丧,也要承载父母的失望。孩子,好难。
有些孩子觉得自己成了“学习的工具人”,没有内驱力,兴趣缺缺,无法通过学习找到真正的快乐,满足和价值感。就算是取得了世人认可的好成绩,考入了清华北大,可他却得了“空心病”。
北大的心理咨询师徐凯文说,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所有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都无效,核心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厌恶学习,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内心有个大窟窿,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而且这种空心病已经慢慢出现低龄化的现象,初中、小学高年级都有这样的患者。
如果大人费尽千辛万苦,把孩子培养成了“人才”,可他的内心是空的,他取得的大人所认为的“成功”,随时都有轰然崩塌的可能,甚至连孩子都可能搭进去,这一切值得吗?如果重来一次,还会这样做吗?
没有身心健康做基石,取得再好的成绩,也是一场空。
孩子借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体验他自己的人生,他有权利为自己而活,他们没有义务去为父母的期许买单。
虽说第一次当父母,可看得到听得到的悲剧很多,他们的损失已然可以借鉴,不要用自己的孩子做试验品,不要等到孩子生病了,才知道停一停,想起当初也只是希望他能健康快乐就好。
放下自己的焦虑,多看看孩子,听他们说说话,探寻他们真正想要什么,引导他们学习处理情绪,找到兴趣所在,并为之努力。同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能力,在一点一滴中,发现美,创造美,建立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
养育孩子,急不来,就像牵着蜗牛散步一般,按孩子的节奏,把基础打牢了,以后他能走得更稳更远。
二、别再要求孩子“听话”
很多父母自己小时候是被大人要求“听话”长大的,等到自己教育孩子时,也常把“听话”挂嘴边。可“听话”教育,却包含了很多弊端。
首先,“听话”把父母和孩子摆在了上下级的位置,不再平等。
父母高高在上,很有权威,说的话,是自上而下的。要求孩子听话,就像是要求下属顺从。孩子很敏感,他能准确地捕捉到这个“不平等”的信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想听话。
孩子一不听话,父母觉得受到挑战,激起权力之争,会想用语言甚至暴力压制孩子,让他听话,破坏亲子关系。
第二,听大人的话,大人的话就一定正确和适合孩子吗?
大人经常会有一种“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的优越感,觉得自己的经验是对的,还有,大人不想孩子走自己当初走过的弯路,犯错,所以,会想要孩子听话。
可大人和孩子生活的年代和环境是不一样的,经验是带着局限性的,用它来要求孩子,剥夺了孩子试错,体验更多可能性的机会。
再者,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大人的经验都自己是有用的,但放在不一样的孩子身上时,就能起到同样作用吗?
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遨游,爱他,就别用听话绑住他。
第三,听话,看似轻松的育儿方式,却束缚了孩子的自我表达
如果孩子能乖乖听话,大人会有省心省力的感觉,甚至有种自豪感,养出听话的孩子,父母很厉害。
可孩子听话,意味着他自己的声音就被压制和掩埋了,长期如此,这种不被看见不被听见的感觉,会让孩子不得劲,活不出自我。
习惯了听话,活在别人给自己树立的框架里,无论做什么,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就像马思纯说的,怕这个怕那个的,怕触碰到那个框架,自己不听话了,会让别人失望,会不被爱了。活在一种不安之中,没有稳定的内核支撑自己。
不听话的孩子,会更有勇气去表达自己,创造不一样的东西。他的自我表达,有一种底气在支撑,那就是父母给予的爱和包容,他知道他可以这么做,无论做什么,父母都是爱我的,他的人生体验能更丰富。
要养育好一个孩子,父母首先要把他当独立的个体去认识,去尊重。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守住界限,父母想要什么,自己去争取去做,不要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要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为孩子的无限可能设限。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最特别的存在。爱他,看见他,支持他,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