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是因为人类的懒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手一台手机已经成为常见现象。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的学习更便利,也很早就给孩子配备电脑手机。
但是孩子自控力有限,于是从小就沉迷于电子产品,每天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吃饭等问题,一些正常的生活节奏也跟不上,更别说学习了。于是家长们开始抱怨,孩子的天性都这么懒,这么喜欢游戏,人生真是被耽误了。
其实不然,毕竟手机电脑、游戏是这个时代的产品,早晚都会有所接触,家长不要完全将责任怪罪在电子产品带来的游戏和导致孩子懒惰上面。
很多家长不会反思自己,反而一直将错误的教育方式强加在孩子身上,其实这才是真正耽误孩子一生的东西。
第一、孩子为附属品,代替完成梦想
很多家长不仅仅是认为养儿防老,养育孩子给自己将来做保障,更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延续自己的梦想。
在很多人眼里,自己做不到的往往千方百计强迫孩子做,硬教育孩子要更优秀。
在这个逼迫过程中,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有能力完成,一点也不考虑孩子的情绪。对孩子们来说,这时“家”已经远离了能带来温暖和安全的地方。
但是过度重视梦想持续的父母会毁了自己孩子的一生。有些孩子压力太大,无法消除压力,不断叛逆,成为不良少年,或者长大后一直都郁郁寡欢,一辈子都无法治愈被剥夺的童年。
第二、过度干涉、包揽一切
很多父母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怎么教育是自己的事。而且孩子还小的时候,什么也做不好,父母帮忙铺好路就可以了。
其实孩子们每个阶段都需要学习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学习自己吃饭,自己刷牙洗脸,包括以后的学习,也要自己学着慢慢独立。
因为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能独立,而是父母自己不能独立。一直过度担心孩子走偏的父母,才是需要独立的人。这种过度干涉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孩子永远也长不大,甚至讨厌自己的父母,让孩子失去独立的人格。
第三、教育孩子靠打和骂
棍棒教育一直深入家长心,大部分中国孩子被打骂是常见现象,不骂人的教育反而会被指指点点提出疑问。偶尔打骂确实能纠正孩子的坏习惯问题,但次数多了却往往适得其反。
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0-6岁是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期,也是性格的初步形成时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父母的爱有比较深的依赖,性格养成也很简单,父母要抓住机会好好培养和塑造。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孩子被父母打骂的时候,由于认知发展有限,不能理解父母的真正意图,以为父母不爱自己,甚至性格也变得自卑扭曲。
打骂成为主流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和精神健康的发展。不仅变得敏感和多疑,甚至有样学样,以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父母,培养好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品性,以及完善的情绪智力才是更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