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黄灯的亲历:那些被遮蔽的二本学生,决定中国下一代的命运

改革开放之后,市场化经济使得整个中国的社会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将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作为主要目的的高等教育系统逐渐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二本学校和大批量的二本学生正是当下我国大众教育的浓烈缩影。与计划经济时代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相比,现今多如牛毛的二本大学生,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大城市里难以仅凭借学历为自己争得足够明朗的前程。

目前,位于金字塔顶端、出身顶尖学府的大学生仍然可以享受到天之骄子的待遇,称得上是社会上的精英群体,总是在无意中就受到外界的强烈关注。

然而,高校大量扩招的二本学生人群才是目前社会上的大多数,这个经常被遮蔽、被大众忽视的群体才真正代表着最广大的普通年轻人,他们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底色,在无声中决定着我们下一代的命运。

黄灯在一位在广东某二本院校任教十多年的教授,是计划经济时代余晖下成长起来的最后一批大学生。

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这些年来她教过的数千个学生,触摸到时代发展的脉络,用自己的亲历发表《我的二本学生》一文,对二本学生这个群体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看法:那些被遮蔽的二本学生,决定中国下一代的命运。

隐秘而有决定性的大多数

在我国愈发庞大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当中,受到最多目光关注与资源倾斜的往往是极少数的精英青少年。“状元”、“竞赛”、“获奖”、“985院校”、“海外名校”等等关键词是他们身上不够全面、但对于大众来说又最为有力的注解。时代的“弄潮儿”往往在他们之中诞生。

然而,这样的精英群体在整个社会中仅仅是凤毛麟角的小部分。真正组成时代洪流的大多数其实是在他们光芒掩盖之下的平凡的大多数——二本学生。

二本学生同样接受过高等教育,相较于成长时期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前辈们,他们在校期间取得的成绩尽管远远没有达到学术精英、天之骄子的地步,但无可否认的是他们拥有更巨大的能量以及潜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现在的二本学生开始逐渐取代过往的低学历、低素质人群,慢慢遍布在每一个社会角落,以“较优质人力资源”的角色充当起支持社会机器运转的螺丝钉,将他们组合起来便构建起一副描绘中国未来的庞大图景。

可以说,二本学校培育出了大量的未来社会的中间阶层,而细观这个群体的内部可以发现,不同的二本学生之间也存在多个不同的等级。黄灯教授根据自己的观察大致将比较典型的在校二本学生分为了几类:

第一类出身商人家庭,父母经商,家境相对较为优渥。他们的成长过程衣食无忧并且可以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与培养,长大之后往往会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会有比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二类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受到过较为良好教育,多为公职人员。这类学生自小便被父母寄予厚望,从小受到来自父母的精心教育,长大之后大多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和思考方式,比较有主见与决断力,较善于人际沟通与关系运作。

第三类出身清贫,在成长时期父母对其倾注的关怀与教育不多,但是学生本人养成了独立自强的性格,他们大多有理想、肯奋斗并且具有较高的情商,在校期间能与大部分同学及老师维持热络的关系。

第四类出身普通家庭,父母性格大多淳朴,缺乏子女教育意识。这类学生容易养成内向甚至窘迫的性格,不太善于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圈受限,在集体中存在感比较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以上四类学生中,前三类都是少数,多数二本学生表现出来的特质都偏向于最后一类。这类学生的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且没有较强的经济能力,在学生成长阶段对孩子投入的情感和物质支持都十分有限。

出身大城市、富裕家庭或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拥有天然的“兜底网”,他们自小就能受到来自父母的细心培育,长大之后往往能养成开朗、积极、自主、坚强等性格特征,有更多的资本与底气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而这些几乎都与第四类学生无关,他们缺乏父母的悉心培育和足够的经济支持,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地走上“读书改变命运”的道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与上一辈学生形成鲜明对照

黄灯教授通过在十余年间对学生进行观察,结合自己受教育期间的经历,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与过去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性格方面:前几代的大学生成长在新中国的发展起步期,那个时候全中国的物质资源和教育资源都十分匮乏,社会亟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当时大学生乃至大专生、中专生都称得上是万中无一,十分精贵。大部分学生都出身普通家庭,父母大多是农民或者工人,家中兄弟姐妹较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忧患是这几代学生成长的主基调,故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逐渐养成了独立、坚强、恭谨、隐忍、有责任心等性格特征。

他们可以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但同时也容易产生自卑、守旧等不良心理,往往难以做到坦然、大方地与老师、同学等人交往,面对机遇时常因不敢冒险进取导致错失良机。

上世纪末开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新一代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较之前辈们优越许多。由于父母往往更加开明且家境较好,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爱护、少经挫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在性格方面展现出了更多天真、直率、自我的部分,他们拥有更强的个人意识和创造力,在群体交往中表现得更加开朗、自信和大方。但同时,他们也会更加缺乏集体观念、韧性与耐心。

在学习方面:过去中国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为祖国或社会培养优秀人才,而现在的高等教育是大众教育,在大多数情况下教育的目标可以说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温铁军称之为“把人变成资本化的一个要素”

过去中国的大学生,无论来自国家顶尖学府还是地方大学,其主要培养目标都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全方面的人才,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专业发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生在校期间不会受到巨大的来自社会就业的压力,学习方案更多是根据专业方向与个人素质而定,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

黄灯教授以自己的经验举例,她认为自己在就业遭遇下岗之后,通过短短几个月时间的备考就成功考上武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得益于与自己在本科时期通过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功底。

反观现在,二本学校的教育方案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被就业压力所裹挟。数不胜数的学校为了应对就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增设大量的工具性课程。类似于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不少传媒方向、甚至经济类、金融类的课程这种情况在今天的高校屡见不鲜。

这种情况也直接导致了现在大量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涯之后,专业知识与能力仍然缺乏足够的积累与锤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阶级固化浪潮下的挣扎与突围

黄灯教授观察到,二本学生在毕业离开学校这座象牙塔之后,面对的是捉摸不定、跌宕起伏的人生劫数。他们一方面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走上了勤学苦练这条道路,一方面又被改革开放的跃进浪潮迎头猛击。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没有摆脱父母一辈给他们带来的观念影响,潜意识里仍然向往着计划经济时代中大学生所能享有到的优质资源。然而他们却错过了工作分配、住房分配等几乎一切待遇,转而碰上了房价猛增、私企剥削、中年危机等重重困境。

他们中没有家世背景支撑的大部分人,当初依靠高考来到了城市求学,毕业之后只能依靠自己一点一滴的积攒来买房、成家,在城市里战战兢兢地站住脚跟,还要如履薄冰地支撑三代人的生活压力与责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90后二本学生则是充满竞争的一代人。他们的父母大多出生于70后,赶上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这一代学生在成长时期所面临的生活压力与学习压力都比80后轻得多。家庭环境相对优越与互联网大潮的兴起使得他们拥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

但是对比80后,90后二本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的却是恶劣得多的“内卷”时代。生育高峰、高校持续扩招与经济发展共同催生的人口红利期内,90后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陡然残酷的求职环境。

相对有限的社会资源与工作机会,促使着90后毕业生之间反复进行着极其激烈的相互竞争,每一个人都不免有难以喘息之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黄灯教授回望自己教过的学生,发现商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大都选择创业或者继承家业,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毕业后大多成为公职人员,而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除了少数能力特别突出的个体可以做到突破原有阶层、实现阶级跃升,大多数仍然在社会上艰难求生,挣扎于做不到与不甘心之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阶级固化的趋势在日益增强,社会大变中靠摆路边摊成为万元户的新闻已是昨日黄花再不可寻。无论是黄灯教授笔下的80后和90后二本学生,或者是可预见的00后二本学生,要实现社会阶层的向上跃升都极为困难,并且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正是那些出身普通家庭但仍能凭借个人能力与际遇在阶层壁垒之间实现突围的极少数个体折射出了大众教育的弧光。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提供给普通青年们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潜在的成功机遇。代表大多数普通青年的二本学生将继续在这种挣扎当中,推动中国走向下一个时代。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