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习的“姿势”,是时候更新了

学习是反人性的。

但阿文还在不断教大家学习、读书,可见阿文的内心是多么的坏啊,他就是想拉着大家一起品尝学习的“痛苦”。

学习是痛苦的吗?痛苦就对了。如果你非要说“学习so easy”,出门左转不谢。

在这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变多了,学习的时间变少了,如果你的学习效果一如既往的低,就难免陷入沮丧:这个时代,我还适合学习吗?

很明显,是你学习的“姿势”出现问题,是时候更新你的学习姿势了。

01

你的学习姿势错了

回顾我们这代人(80后-95后)的校园学习经历,更多接受的是“填鸭式教育”,校园学习大多经历着“学习——考试——学习”的循环过程,所以即使离开校园,有时间和精力去自主学习,也很难真的形成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

此外,信息爆炸也让我们的学习面临更大挑战,区块链、5G、碳中和,各种新概念、新玩法层次不穷,面对海量信息,我们经常陷入以下误区:

误区一:收藏等于看过,看过等于学会

很多人在学习上热衷于充当“Byte搬运工”,对收集各种学习资料、学习课程、干货内容非常热心,但也仅仅停留在“收集”“收藏”这一步,更重要的步骤“学习”完全不碰,只是让各种电子资料占满网盘、硬盘空间,然后被遗忘。

说实话,阿文曾经也是“Byte搬运工”积极分子,语言学习、兴趣学习、运营学习等等,各类课程塞满了网盘,等网盘空间不足才发现,收集的课程完全没看,可又舍不得删除,总想着有一天会回来学习。

还有一部分人属于“看过等于学会”,很快地扫完一本书、一门课,就以为掌握其中精髓,开始扫荡下一本书、下一门课,高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看似学习很努力,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是否真正掌握,可能也只有自己知道——

知识渊博,并不等于学会了知识。

误区二:对速成知识甘之如饴

在脑科学中有一个理论,“人们的大脑更愿意优先处理简单事物”,就像在阿文面临“写一篇文章”和“刷一小时B站”两个选择,更容易选择后者一样。

大脑更愿意优先处理简单的事物,所以如今市面上充斥着各类“速成班”,比如3分钟学会PPT、10天学会做活动、30天学会写作等。商家正是利用用户“图快”的心理,才会产出各种类似产品,当大家都对这类速成知识甘之如饴时,一定要当心掉入陷阱——

它们正在慢慢地削弱你的学习能力。

经过细加工的知识完全不需要思考,就像工具包一样任君取用,省略了“know-what”、“know-why”过程,但没有哪一段学习的旅程是轻松的,当我们的大脑只会学习简单的、粗浅的知识,再遇到复杂的、深度的知识,就会天然产生抗拒、畏惧,学习的难度自然就会加大。

总结一下学习的两个误区,一是收藏等于看过、看过等于学会,二是对速成知识甘之如饴。结果就是我们变得不会学习,越来越恐惧学习。

你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吗?如果有,请继续阅读。

02

知识最终要成为条件反射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大脑里存储的知识像珠子一样散乱,这就造成想要调取某个知识的时候,与之相关联的知识很难读取。如果能有一根线将这些珠子串起来,那读取大脑的知识就容易多了,这就要建立自己的知识链。

《认知天性》这本书中说:“学习的本质是形成知识链和记忆结”。当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知识链时,知识就成为了条件反射。

会骑单车的同学都知道,只要学会了骑单车,不管你多久没有骑过,总能很快重新上手,这其实就是条件反射,关于骑单车的知识已经在你脑海里扎根,只要需要,随时可以调取、使用。

如何才能形成知识链呢?我认为可以分成两步:

第一步:由零散到系统的知识网络

为什么我们总感觉知识是散乱的?是因为我们没有系统地了解知识点的定义(概念)、原理、使用方法等。由零散到系统,其实就是“know-what”、“know-why”、“know-how”的过程,这就是“黄金思维圈”。

这个“圈”就像一条线,将散乱的珍珠串成一条项链,让人容易提起来。项链上的每个珍珠都是一个知识点,串起的“线”就是知识链。

有同学会问,“黄金思维圈”是解决知识深度问题的,被用作知识间的关联,合适吗?

当然合适,几乎每个知识点都可以从“what”、“why”、“how”三个纬度梳理关联知识,关联知识又可以继续往下梳理,从而形成一张越来越大、越来越系统的网络,个人知识管理就实现了从零散到系统的蜕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二步:串起立体的知识链

当我们初步形成知识网络时会发现,可能某个知识点不仅仅与A具有强关联性,与B、C、D同样有深度关联,二维的知识网络已经不能满足对知识管理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让知识网络立体化——

这就是《认知天性》里提到的“由平面的系统知识到立体的复合知识”,将知识网络升级为立体的知识链结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这张示例可以看出,当知识形成立体的知识链时,知识点与知识点不再是孤立或者二维的结构,而是可以相互穿透、形成立体知识链,提起一个知识点时就能拉动相关联的知识点。上图就是wolai这款国产笔记软件的知识链图,通过双向链接形成立体知识链。

(阿文目前还未使用wolai,图仅作讲解参考使用。)

不管是平面的知识网络,还是立体的知识链,都是辅助我们进行知识管理的工具,理想状态是“所学知识成为条件反射”,想要达到如此状态,必不可少进行一些辅助练习。

03

给知识链打上记忆结

想要提起一串珍珠项链,没有经过打结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实现“知识成为条件反射”也是如此,需要在知识链打上记忆结——关键环节在于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包含三个重要步骤,它们分别是测验、检索、练习,通过测验唤起知识的主动检索,从而达到练习的目的,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认知程度。

考试是最好的检测方式,虽然它一直被大众诟病,但仍然不能忽视它在学习上的重要作用。通过考试,能在很大程度上检验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会让学习者主动检索知识点,发现知识掌握的薄弱点。

举个考试的例子,社会上经常有人发起“减少考试”的讨论。对此,阿文觉得要辩证看待,一方面,考试过多容易造成应试教育,其短板就不多言说;另一方面,学生也不能缺少考试,通过考试检测阶段性学习成果,才能知道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考试倒逼学生回顾和检索知识点,在记忆环上打个结,更容易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同时,考试和检索也要重复多次进行,大家都熟知“记忆遗忘曲线”,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重复多次检索,而且检索之间要有间隔。多次检索练习的效果一般都要好于只检索一次,尤其是有间隔地进行测验,这样在知识链上打的记忆结,相对会更加深刻、有效。

大家可能也有体会,“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这是因为轻松学习很多状态是过眼、过耳、不过脑,没有激发大脑对知识的敏感度,只是在脑中留下浅印象。难怪面对高考压力下的知识学习,是不少人获取知识最重要阶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此处不得不提“练习”这个重要步骤。高考就是一次大型的集中练习时间,不过,《认知天性》的作者并不提倡频繁的集中练习,他认为这种方式只能有助于短期记忆,对长期的知识记忆并无益处。

所以,高考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大多数知识都归还给了老师,依然存在大脑中的知识点,一定是有特殊记忆节点的知识。

在练习方式的选择上,作者更建议使用间隔练习和穿插练习,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不断加深,并被赋予含义,和已知形成关联,从而收获更佳的学习效果。不过,在使用这两种方法时,也要注意其局限性,比如穿插练习存在见效慢、混淆知识点的问题,善用多样化的练习组合,才能更好的组织自己的知识库。

04

总结

简单总结一下。

学习本就是一条逆旅,更何况还与天时、地利、人和有关,所以放松自己、让自己快乐更重要。如果你不想学习,不妨听歌、游戏、发呆,享受一下让人羡慕的生活。

如果你也想学习和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你可以尝试:

1)辨别自己是否进入了学习的误区,如果走进了,赶快出来;

2)尝试梳理自己的已知,逐渐形成知识网路,如果可以,慢慢搭建自己的知识链,给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3)在知识链中不断打结,争取能提起一条“珍珠项链”。

这篇文章并没有介绍具体的学习方法,只是通过梳理获取知识的路上,我们可能遇到的坑、可能的理想状态和可能的路径,希望能帮助你在获取知识这条路上,稍微通畅那么一点。

阿文是个坚定的终身学习主义者,如果你也是,可以关注我多多交流学习心得。

以上,下次再会。

今日语录

所以阿文到底是80、90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喜欢点在看,mua~

知识星球『读书公社』已开通

更多公社er一起阅读 期待有你

文 若 信

wenruoxinxin

阅读里寻找自己,

日子会不落俗套。

标签: 阿文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