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时代的大师远去了,留下了大众教育时期普通人的狂欢。不过,高等教育普及,带来了新的烦恼,留下了新的烙印。
当前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公平的时代!
有人会反问,为什么没能出现民国时期的大师和巨匠?我觉得,那是因为民国的精英教育,已经让位于解放后的大众教育。
人们会称羡胡适、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的才高八斗、学贯中西,这些背景显赫的官二代、富二代上大学,仅仅是那个时代精英阶层的时尚。而普通民众与高等学府之间的距离犹如光年,中间隔着经济和阶层鸿沟。
大师和那个璀璨的贵族时代远去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在加快。
据说2021年中国高考人数将突破1100万,创历史最高记录。近5年来,中国高考本科录取率已经达到45%左右,而高校(包括高职高专)整体录取率超过80%。本科学位在中国就业市场趋向于标配。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农村地区本科入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高等教育的城乡差异代替了贵族化与大众化之间的矛盾。
教育部从2020年起取消中国高校自主招生,“裸考”再次成为高考主流,教育公平原则更倾向于高等教育的准入机会,而不关注是否上重点大学。
总体而言,这是中国历史上教育最公平的时期。
不过,即便如此,普通人的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并没有减轻。在高速迭代的发展时期,学位鄙视链成为中国人的生存枷锁。
有学位的比没学位的高,有硕士学位的比本科学位高,有名校学位的比普通大学学位高。
“出身门第”不讲了,但“学术门第”甚嚣尘上,这是社会成功学的组成部分。在本科都陷入供给过剩时,没上大学的危机在中国社会是显而易见的。
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扩招迫在眉睫,又面临尴尬,在社会运转回归实体经济的同时,观念和优质职教的缺位会继续加剧“人才高消费”的固有态势。
好在还有国际教育的补充,国内上不了,还有国外留学、国内留学(中外合作办学等)、在线留学等多种形式。
国际教育大众化的时代也悄悄来临了,这才是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