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记者在北京地区多片区知名学区房楼盘、中介进行实地走访。走访发现,头部中介已经全面下线了单价18万元/平方米以上的学区房,而这类房子基本都是小户型学区房,凭借中介的“口口相传”,根本不愁卖。有中介直言,下架后更好卖,因为系统表面看起来,就是没房子了。
在北京市西城区,单价在40万以上的房源并不少见。其中有一套房源仅有10平方米,单价达到45万元以上,即使如此,这样的天价房源仍然不愁卖。
看到这里,我忽然想到,现在国内各个地区,房价不敢说如何,但是学区房一直都是坚挺的。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还是人们的教育焦虑。
教育焦虑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有的时候仔细想想,一件事情如果太过了,可能就不那么正常了。
父母们为了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条件,每一个都拼尽自己最大努力,想要给孩子最好的。学区房、兴趣班、早教课程、出国留学,等等,可以说,这是历史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最看重的时代了。
可是我在想,这真的正常吗?是否有点走偏了呢?当父母越来越焦虑的心态,无意之中,潜移默化传递给孩子,在这样压力之下成长的孩子,真的能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发展得越来越好吗?
02
前一阵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位老师写的。
她写她的孩子是如何优秀,如何不用她操心,一路成绩优异,懂事,在国内上完高中后,自己申请考上了国外大学,而且还拿到了奖学金,完全不用她操心。
她的女儿,就是所有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谁知在国外上了几个月大学,却传来孩子自杀的消息。
在女儿留下的遗书里,孩子说出了心里话,从小到大,一路走来,一直要优秀,一直要符合父母的期望,她撑到现在,实在是太累了,再也撑不下去了。
这件事情之后,这位母亲,也是一名教师,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反思自己在太过看重成绩,看重孩子是否优秀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其它更为重要的东西。
文章最后,这位母亲痛心疾首地说,如果能够重来一遍,她一定不会再用这样单一的标准要求孩子,而是会更加注重孩子内心世界的成长和发展,不要把分数看得那么重,而是首先让孩子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03
这个故事让我思考良多。
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呢?是给他无休止的物质条件?还是给他最好的教育条件?抑或是给他最好的教育环境?
再往深了想一想,我们到底想要教育出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教育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在过分关注孩子学习成绩是否优异的同时,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别的方面的成长呢?
说到这里,我想起那位把三个孩子送进斯坦福的陈美龄博士。
她在谈到教育孩子时说的一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给孩子选择小学时,他们看好了一个不错的国际学校,结果去听学校招生说明会的时候,对方说“请确保孩子面试那天不要感冒,那天一定要把健康的孩子带过来。”
听了这句话,他们就打退堂鼓了。
因为觉得孩子感冒不是很正常吗?学校竟然说这样的话,证明他们对孩子本身的身心健康并没有那样重视,这样的学校,教学水平再好,还是不去也罢。
最后,他们选了另外一所学校,这个学校在日本还没有取得文科省认证,孩子如果从这个学校毕业的话,到时候可能不能保证一定能进入日本国内的大学,但是学校说的一句话,却让他们夫妇对这所学校很是赞同,学校说:“面试当天,如果孩子感冒的话,请立刻通知我们,学校会另行安排面试日期,校方想看到孩子最佳的状态,所以请一定不要勉强自己的孩子。”
你看,同样是孩子感冒的问题,这所学校却非常为孩子考虑,还叮嘱家长不要为了要面试表现好而勉强孩子。所以陈美龄夫妇果断选择了这里。
你看,整个择校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因为前一所学校名气更大,教学质量更好,就选择前者,而是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考虑。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身心健康的成长,孩子才能发展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这一点在他们看来是比能否上名校还要重要的。
04
前几天在知乎上一个关于教育焦虑的问题下,看到一个高赞回答。这位答主说,那些本身已经很成功的父母,他们完全不用为孩子以后的生计,就业发愁,所以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自己的天性,去尝试更多可能,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反而是那些家庭条件比较普通的父母,因为要为孩子以后的生存,就业考虑,才会更加焦虑,也才更加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深以为然。
其实我觉得,与其那样,不如直接朝着问题的根源下手,让我们自己更加成功,更加优秀,这样,能给孩子一个更高起点的同时,也不会太过寄希望于孩子一定要怎样怎样,不用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这样,孩子反而能够发展得更好,发展空间也更大。
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的目的,并非制造学者、专家、寻找工作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男男女女,使他们从恐惧之中解脱出来;因为唯有在这样的人之中,才有持久的和平。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意识到,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健全的身心,是比出类拔萃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因为越来越多成绩优秀但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孩子,已经让我们意识到,教育这件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仅凭优异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保证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发展良好,更成功,更快乐,或者对自己满意水平更高。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那么这是否也意味着,我们做父母的,要让孩子成为一朵云,自己先要成为一朵云,要让孩子成为一棵树,先要自己成为一棵树,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丰满富足的灵魂,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丰满富足的灵魂?
把三个孩子送进斯坦福的陈美龄博士曾说:“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家长要承担全部的教育责任。”因为根本上来说,一个孩子受家庭、父母的影响还是最大的,另外,老师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而且在这个唯分数论的大环境下,大多数老师,只是用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这样做难免有失偏颇,我们家长就要承担起让孩子人格全面发展,并且不断培养孩子自信,挖掘孩子潜力的重任。
不信,往身边看看,凡是那些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的孩子,其中定有父母在后面付出大量的努力。这也是同样坐在一个教室里,但孩子与孩子之间却差距巨大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