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日前举行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清华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比例逐年下降,2019年清华大学出国深造的研究生占比8.4%,本科生占比24.6%。
从一百多年前成立的留美预备学校至今,清华大学都以培养国际化人才著称,因其学校传统和学科特点,每年出国深造的学生均有相当人数,为何近年来出国深造的比例降低了?
近20年清华学生出国深造比例下降10%
梳理历年数据可以发现,清华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比例下降的幅度可谓不小。
2001年时,清华学生出国留学的比例高达26.4%。而近5年来,这一比例已降至16.3%。
清华大学官方微信的文章解释是: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综合实力的上升,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毕业生的吸引和凝聚,清华大学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留在国内继续深造和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清华学生出国深造的比例下降,但质量没有降低。2019年前往《泰晤士报》世界排名前50高校深造的比例为63.3%。
清华学生出国深造比例下降,主要是硕士毕业生下降明显。据北京青年报2013年12月报道,清华硕士毕业生出国留学的比例已经从2007年高峰时的15.2%降至2013年的8.35%。对一些清华硕士甚至博士来说,央企研发部门的吸引力已经超过出国留学。
时任清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称:最主要的是国内经济发展对科研需求大幅提升,有些企业研发条件甚至超过了大学,尤其是央企待遇还非常好,吸引力自然超过出国苦读数载后再回国。
从国企到民企
同样有趣的数据还有,清华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哪里?答案是民企和国企。
近五年来,清华签约就业毕业生赴国有企业就业比例33.7%。清华方面介绍:一直以来,清华大学签约毕业生中赴国有企业就业人数比例保持高位,近年来超过三分之一。聚焦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与哈电、中船、航发等近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密切合作,每年输送1000余位毕业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五年来,清华签约就业毕业生赴外企就业比例只有5.4%。而2001年时,这一比例是19.4%。
清华方面介绍:近年来,随着以华为为代表的民营信息技术企业迅猛发展,学校毕业生赴外企比例逐渐下降,目前赴企业就业毕业生以赴国企、民企就业为主,反映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变化。
实际上,2014年清华学生到国企就业的比例曾高达44.7%,近年来始终在下降。到2018年时,已被北京大学超越,当年,北京大学(本部)硕士毕业生到国企就业的比例达到34.13%,超过清华的32.8%。
也是在这一年,清华硕士生到民企就业的比例超过了国企。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高科技企业逐渐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主体之一,引导硕士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对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科技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清华学生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只是清华
事实上,名牌大学硕士毕业生近年来普遍就业率高,深造率低,且每年的波动范围也比较小。
一项对3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4-2018年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研究发现,36所高校5年的平均深造(包括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率只有8%。
且学校之间的差别较大。2016届中央财经大学硕士毕业生的深造率最低,为1.87%;2018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深造率最高,为21.26%,约为前者的11倍。
该研究发现,农林类和医学类大学的深造率相对较高,如2018届的南京农业大学(16.27%)、中国农业大学(13.97%)、北京中医药大学(21.26%)。
可见农林类、医学类高校硕士专业注重基础性和学术性,需要进一步深造学习才能获得更大的教育回报率。
财经类、师范类大学的深造率相对较低,如2018届的中央财经大学(2.69%)、西南财经大学(2.64%)、华东师范大学(4.99%)、华中师范大学(6.39%)。财经类、师范类专业学习针对性强,实践性强,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有更多的硕士毕业生选择直接工作,因此深造率较低。
我国硕士研究生整体深造率不高,意味着硕士研究生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给培养博士生储备人才,如今,本科生考研的主要目的已经变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自身能力。
这意味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结构亦需要相应调整,学术学位研究生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且应当占研究生总体规模的大部分。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已占硕士生招生的60%,且将进一步提高占比。
不过,研究还发现,硕士生深造率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在统计的36所直属高校中,有24所高校的2018届的硕士生深造率相较于2014届有微弱的增长。
这意味着,专业学位研究生也有升学深造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大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