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不教穷人家的孩子:教育不是为了公平,而是为了分层
“你妈妈一个月赚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
“某某妈妈一个月挣的钱比你妈妈50年挣得都多,你们素质能一样吗?”
“你们就是没见过有钱人是吧?看看某某,人家一天也不说话,而你们都是没家教的,都是蠢蛋玩意儿!”
不久前,一段音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并登上热搜。很难想象这些语句是一位教师义正言辞对学生们说的话。
在这位老师言之凿凿的训话中,无不透露出一个观点:我不教穷人家的孩子。
而她的理由是往届学生家长都是非富即贵,这些家长极有素质,所以孩子也懂事有前途;
而这一届的平民子女,素质堪忧,与有钱人的孩子没法比。
台上是对贫穷与素质挂钩深信不疑的老师,
台下是人生还处于一张白纸却被判定贫穷即有罪的孩子,三尺讲台仿佛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分界线,
而这一幕出现在本该以教书育人为情怀的中学校园里,让人颇觉讽刺。
这段音频在网上引起热议以后,当地教育局迅速回应:成立调查组,并对该教师予以停职处理。
后来,一张该教师在班级群的道歉被截图传上网,似乎老师想表达她当时只是说出了社会现实,是为了刺激孩子努力学习,其中一句话亮了:你们不努力,就会不如你的父母,就会阶层下移。
不管这位老师究竟是何心态,毫无疑问的是,以一个人民教师的身份对充满理想抱负的孩子说这番话,着实不妥。
在理想的领域谈功利确实不应该,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确有现实而残酷的一面:教育不是为了公平,而是为了分层。
从同坐一间教室,到天差地别,教育究竟是如何分层的?
当孩子们同坐一间教室时,他们来自不同条件的家庭,有着各自的性格,一起读书一起玩耍,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不同。
但在一场又一场的考试,一次又一次的升学后,他们逐渐拥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有的进入名校,有的出国留学,走向社会后可以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优厚的薪水和高质量的生活。
还有的早早辍学,或者学历平平,现在生活艰辛,在奔波劳碌中消磨了斗志。
虽然从理想主义层面来说,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人生不应按阶层划分。
但在现实中,阶层高与阶层低的人最大区别就是,后者被裹挟着丧失了无数次人生的主动选择权。
生活是现实的,阶层也是现实的,而引领孩子走向不同人生道路的就是教育。
是的,无论在哪个国家,教育都是用来实现社会分层的。
如今,快乐教育的观点甚嚣尘上,应试教育常常被批判,然而应试教育真的是洪水猛兽吗?
其实不然,就像前文那个老师所在的班级,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
那些高官富商的孩子,他们可以选择“快乐”。
因为真金白银给了他们底气,他们有支撑,有退路,有被规划好的明天。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应试”不过是选择之一。
而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应试教育才是改变命运最简单的方式,最明朗的选择。这是他们的底气,与那些“生在罗马”的同龄人竞争的底气。
曾经作为应试教育反叛者的韩寒,在多年后也承认“对普通人来说,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我们不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应试的机器,但一定要教会他们努力奔跑,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去披荆斩棘,拥有更多人生主动选择的机会。
在教育划分阶层的今天,我们能做些什么?
1、告诉孩子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如今阶级固化、寒门无贵这类观点弥漫于社会,教育歧视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仿佛出身就决定着自身的价值,贫穷就是原罪。
当孩子遭遇教育歧视,或者不得不面对阶层这个概念的时候,请告诉他,要不认命不怀疑地努力奔跑,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因为阶层是流动的,教育就是上升通道,不要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默默鼓劲充实自己才是实现自身价值,走向更高层次的最佳选择。
2、言传身教是最高级的教育
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一定要靠烧钱吗?并不是,高级的教育不是金钱堆砌,而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一位叫林万东的学生曾被清华校长点名,论出身,这位寒门状元郎简直是打得困难副本。
他出生于深度贫困地区的,家里六口人,有重病的父亲和高龄的爷爷,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而他能有这样的韧性逆袭成功,最重要的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坚韧乐观的母亲扛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也给孩子做足了榜样,鼓励孩子发奋图强,靠教育改变了命运与阶层。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许我们无法为孩子一掷千金,但无论家里有多少钱,
我们都能为孩子做好榜样,想让孩子读书,我们也要自学不倦,想要孩子坚强,我们也要对生活迎难而上。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最终会照出彼此是多么的相似。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