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官方统计,2021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为909万人,再创新高,与此同时,疫情导致更多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找工作,这让今年的职场新人们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6.25%;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增速达到11.73%。
1978年至2019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
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增长了33.9%。而在今年春节后第二周,随着考研成绩公布,更多应届生流向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43.1%。
根据《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45%海归期望扎根一线城市;疫情促使2020年毕业的应届留学生回国求职同比增长67.3%,近9成留学生回国后选择就业,最看重薪水。
45%海归期望扎根一线城市
京沪两城占3成多
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
海归学历分布体现出了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2020年扩张至整体的72.4%;博士占比1.7%,与去年基本持平;本科群体占比25.9%,较去年收缩1.9%。
依托区域经济水平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国际化程度高等优势,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更具有海归人才吸引力。海归投递前十的城市吸纳了64.2%的海归就业需求,而其中排名前二的北京、上海两城则合计占超3成,深圳占8%。
新一线城市杭州对海归的吸引力与广州不相上下,均在5%左右。成都、南京、苏州、天津、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依靠较强的发展潜力与引才政策,也促使海归人才积极前往。
在全平台求职者中,海归人才期望薪资在4000-6000元/月内的占比最高,达31%,其次是6000-8000元/月,占比25%。
而海归求职者的期望薪酬则整体向着高薪区间移动,主要分布在 8000-10000元/月与10000-15000元/月,分别占22.2%、23%,还有18.1%选择6000-8000元/月。
国内疫情防控效果好
成留学生选择回国首因
重点观察当年毕业的应届留学生群体,发现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着手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人数较2019年猛增67.3%,增幅是海归总体的2倍。
当被问及疫情下选择回国的考虑因素时,56.8%的海外留学生选择了“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其次是“国内生活更加便利”,占比45.3%。出于就业目的,分别有42.1%和36.8%的留学生表示“国内经济恢复更好”以及“国内就业机会更多”。
至于回国后的打算,据统计,留学生毕业回国后的规划集中向“求职就业”倾斜,占比87.5%。学习深造、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选项分别占比5%、2.5%、0.8%,还有4.2%的留学生没想好具体规划,先回国再做打算。
面对即将在国内展开的就业蓝图,71.4%的留学生表示求职时看重“薪酬福利”,其次是“企业文化”(41.9%)和 “职位晋升”(41%)。同时,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留学生们将“通勤时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优先级后置,这两个选项分别占比5.7%、8.6%。
海归回国求职用时拉长
3成需4个月以上
聚焦已在国内就业的海归群体,跟踪其找到第一份工作的用时变化,发现2020年整体求职费时比2019年更长。2020年调研的已就业海归中,超3成用4个月以上找到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
其中,“4-6个月”选项集中了21%的受访者,选择“7-12个月”与“1年以上”的海归分别为6%、4%,均高于2019年调研结果。
海归回国就业后对薪资的满意程度较2019年有所提升,但仍与预期相差甚远。根据调研,57%受访者的薪资不及预期,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38%表示基本符合预期,较去年同期的34%有所上升;而表示实际收入超过理想情况的占比6%。
多数已就业海归认为,海外留学经验在求职过程中有加分作用,身份优势让他们离好工作更近一步,这一占比为58.1%。
疫情下资金流紧张
是海归创业主要困难
疫情冲击下,今年海归创业者遇到的主要困难以“资金流紧张”为首,达到47.6%;“订单量减少”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占比38.1%,还有28.6%的创业者面临核心人才招聘难的困境。
在创业阶段,57.1%受访海归表示最需要支持的为“创业补贴”,其次是“税费减免优惠”、“人力资源服务”和“市场开拓”,均占比三成左右。
海归求职小贴士
1
海归求职,要用好应届生身份
招聘过程中,“应届毕业生”身份无疑是一大求职“利器”,然而,由于海外学子留学所在国教育体系与国内不同,毕业与回国时间也和国内校招存在“时差”,一些学子对如何判定自己的应届生身份存有疑惑,有的甚至由于错过了利用应届生身份应聘,而与理想职位失之交臂。
把握住“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优势,对于毕业后回国求职的海外学子有着重要意义。
其实,应届生的身份是教育部面向国内高校毕业生所做的界定,而对于海外留学生,教育部留学中心有明确规定:留学回国人员不分应届往届,一律没有三方协议,是否为应届生,由用人单位界定。
在具体操作中,用人单位面向留学生规定的应届身份时间要求各有不同,但实际划分与国内毕业生相似,一般来说,上半年毕业的留学生优先参与毕业前一年的秋招。需要注意的是,留学生尽量不要在临近毕业时再找工作,这将会错过许多企业的优质岗位。
2
提前做好求职准备
由于企业的社会招聘往往对工作经验、综合素质等方面要求更高,竞争压力也会加大,因此,面向应届生的校招是不少学生一出校门便进入心仪企业的最好机会。留学生务必要把握好应届生身份,积极参与校招,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岗位。
而在实际操作中,求职时间的把握常常是留学生参与国内招聘的“痛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毕业时间不尽相同,毕业时间有时可能跨穿一年。
但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校园招聘时间多集中于春秋两季中的几个月,一旦错过很可能就此与心仪公司失之交臂。留学生如果提前了解到这些情况,就有可能延长应届生身份“保质期”。
“回国后才找工作真的会失去很多机会吗?”就行业而言倒也不尽然。其实,部分企业也会在面向留学生招聘时将相关要求放宽,比如一些快消品牌就将所招留学生的毕业年份拓宽至2—3年,与之相反,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往往对留学生毕业区间做了严格规定。
对于海外学子来说,一定要及时关注自己有求职意向行业的招录信息,包括留学生专属通道、补录通道等,避免错过潜在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