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了18年,终于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今天我们聊聊“敬畏心”。

最近,“小镇做题家”这个说法很火,专指那些出身小城,擅长应试教育的孩子,靠着拼命刷题挤进了一流高校。其实,中国大部分平民学子都是受制于这个体制的。

“做题家”模式来源于普鲁士,当年普鲁士为了培养产业工人,推出了一套“做题选人”的方法,由此来过滤一些脑力跟不上的产业工人。后来,亚洲四小龙靠着这些产业工人腾飞崛起。

中国自古便有科举制度,通过科考选拔人才,唐朝科举更是如此,以骈文取士,只知强调文学诗赋,而不去关注应试者的才情、能力,于是很多人会抨击科举制度。

骈文这种考核方式,只要应试者稍加练习,便可掌握精髓,在科考中脱颖而出,这也正是“小镇做题家”模式。无论你眼界如何、见过多少世面,只要你肯努力,便有可能提升一个阶层。

事实上,做题家模式有他自身存在的价值。当年很多人认为,印度和中国的发展及实力基本一致,但近些年差距在逐渐拉大。正是因为做题家模式,导致印度整个国家的人民没有达成共识。

例如:课本上写地球万物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那么达成一致共识的国家会相信重力的存在。但是在美国,至今仍有人反对重力的说法,认为重力是可以被克服的,因此会有人玩跳伞,来验证自己不受重力作用,结果把自己摔死了。这就是没有达成共识。

2003年,一篇凤凰男的“怒吼”文章火了,名字叫做《我花了18年时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听起来很荒诞,但却说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

 

一名苦大仇深的“乡村做题家”,一路摸爬滚打终于熬到了大城市;而另一个人,生下来就有优越的条件,不需要经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惨烈竞争,就可以舒适地享受着家庭、出身带来的红利。

 

“我奋斗了18年,现在终于可以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这就是做题家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差别。

素质教育下,处于上等阶层的人只能是家庭背景好的城里人;如果是做题家模式教育,至少底层乡下人也能赢得一些机会。

 

古代的门阀制度也是如此:如果采取西方的贵族制度,顶层只能是各大家族的人;但采取中国的科举制之后,贫民子弟里面拔尖的人才会被提拔上来,天下反而坐的稳,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反映出了所谓的素质。

最近,有人质疑张桂梅的学校搞“掐尖儿”教育。因为学校之前招收的普通女学生底子比较差,导致升学率堪忧。而现在搞起“掐尖儿”教育,恰好是一种选拔机制。从原来的有教无类,到现在的掐尖儿教育,这是教育的普遍情况。

包括我自己,也属于城一代、农二代,我是小镇做题家模式出来的,虽然现在可以在城市中扎根,使我的子女可以顺利“喝上一杯咖啡”,但是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根在农村,始终和城里人不同。我没有强大的社会网络给子女去谋求舒适的生活,这也时刻提醒我要保持敬畏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近,“网红考研指导教师张雪峰离开北京”的新闻冲上了热搜。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孩子的上学很成问题,张老师毅然放弃了北京,到苏州去创业了。

很多人感慨:挣再多钱也买不来北京户口。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公平的制度,如果花钱就能买到北京户口,那中国就是有钱人的中国了。但目前为止还不是这样的定律,所以现在的环境是相对公平的。

除此之外,想要拥有北京户口,让自己的后代可以留在大城市,做父母的就要为这个城市努力打拼:落户积分、见义勇为、为城市做够一定数量的服务等等。这些都是有条件的,父母必须为这个城市倾尽全力,才能为子女换来一张公平教育的门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学区房的门被关上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春天来了。残酷的现实是:原来在乡下,卖掉所有房子到城里买学区房,小孩至少可以受到公平教育。可是现在,各种路都在封死,外加公民同招,导致大家只敢报公立,不敢报私立。

想在大城市成家立业,就必须先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如果想要子女可以接受好的教育,就必须要提早布局。

想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生存下来,第一步需要找到合适的单位,比如公家单位、教育单位或者科研所等等,为之工作3-5年,先拿到北京户口。第二步,户口问题解决后再来解决钱的问题,毕竟在大城市生活,光有户口没有房子是不行的。

所以,想在大城市顺利活下来,就要求你必须步步为营,活成人精,才能顺利扎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除此之外,决定好的事情,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出名要趁早”非常重要。当年我的一个朋友去北京发展,他选择的时机非常好:在北京买车不用摇号的时候买了车;在房价没有疯长的时候买了房,现在已然房车在手,孩子的教育资源也不成问题。

林肯曾经说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但是这句话用于现在的时代,却貌似有些不妥。人生来并不平等,智商不平等、样貌不平等、家庭背景也不平等。父母家庭的社会结构决定了有些人必须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喝上咖啡,而有些人生下来就有一杯咖啡。

当年很多高考交白卷的学生为一时的“潇洒”追悔莫及,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竟是为了效仿名人,而剑走偏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不禁让人想到“辍学少年”韩寒。但要知道,韩寒是上海市民,父亲是作协成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才有资格说出“靠稿费养活自己”的话。而小镇青年只看到了表象,没有认清自己的背景,就开始盲目效仿。

有人说:中国社会的发展过于迅速,导致人们失去了信仰。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很多行业都沦为了挣快钱的工具。

前几天,315爆出来一家粥店,食材不进行清洗就直接用于烹饪,为了自己方便,直接去别家店里买白粥,加一点辅料,做成八宝粥卖给顾客,这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

实际上,哪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不易之处,所以必须要把内身的浮华之气去除,沉下心来做人做事。生下来没有抓到好牌的人,更要好好努力,不要心浮气躁、剑走偏锋,最后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慎独,否则一念之差就可能毁掉自己。郑爽事件即是如此,一个人在做出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时,是有自己的一套逻辑自洽理论的,你的逻辑理论决定了你的做法是善行还是恶状。

一个人在做决策和思考时,尽量可以做到公开,让别人为你做监督,避免一念之差做错事。

海底捞为什么可以经久不衰?因为老板一开始就本着“顾客是家人”、“服务至上”的原则,让大家吃着放心。但像之前曝光的小作坊“料包事件”,这种食品安全问题究其根本,是商家根本没有想在这个行业久做,捞一笔就跑的心态十分明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现在,各个行业的从业门槛正在慢慢提高,这样就可以将一些挣快钱、没有敬畏心的人挡在门外。

比如:当年那些修手机、手表偷换零件的维修商,建立严格的监控、奖惩措施之后,他们发现无利可图,便纷纷转行了。留下来的都是对这个行业抱有敬畏心、想要好好吃这口饭的人,这就是一种筛选机制。

我设立的微信听友群也利用了类似的道理,要求每个人写150字介绍才能入群。有人觉得这是无理取闹,但是在我看来,得来不易才会被人珍惜。

上半集我们先聊到这里,下半集我们聊聊:很多行业都是依靠敬畏心、责任心起家的,很多员工也是因此扶摇直上的。

工作中可以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才能使公司、员工走向长久。而这种参与其中的获得感也会使团队有向心力和凝聚力。那么敬畏心需要怎样培养呢?不同行业怎样靠敬畏心做大做强?

上半集先聊到这,付费的下半集再见。

写在最后:

人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始终保持一种敬畏心,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但因为不认真而随随便便失败的却大有人在。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更要谨慎小心,为自己的生活“步步为营”地筹谋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可以一步一步往上爬,不被小石头绊倒而摔下悬崖。

生活中常见到的方方面面都是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去观察的。有的事情看似对自己有利,换个角度去想,可能并不是好事。大家都在抨击或者追捧一件的事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地分析问题的正确性,人云亦云大可不必。

说到底,还是长期主义需要怎样维持的问题。我坚信长期主义的好,也坚信滴水穿石的作用。面对困难不退缩,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简简

作者:文博

编辑:简简

审核:小马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