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考上985了,怎么还有人像高三一样拼命?”

刚进入985大学就读半年的小黄,发现高中老师说过最坑人的话,莫过于:

“上了大学,你们就彻底解放了,想怎么玩怎么玩”。

老师,你是不是没见过现在有些大学生过得比高三还辛苦啊?

在被热衷刷题到熄灯最后一刻、写论文永远要超出规定字数50%的室友吓怕了之后,小黄悟了:

或许到处都在嘲笑或自嘲的“做题家”,本质就是永远不会停下逼自己的脚步。

01

“做题家”的字典里没有放松

你可能不愿意相信,当全社会对“内卷”叫苦不迭的时候,其实依然有那么多人无比信奉,“拼命努力”是自己能找到的最优解。

咸鱼型年轻人,天天“催更”小说和电视剧;

上进型年轻人,已经在催大学老师课后多布置点作业和习题。

咸鱼型年轻人,选课的时候费尽心思不选8点早课,连上午的都想PASS掉;

上进型年轻人,仍自觉过着高三作息,挑灯夜战只为学习。

努力学习当然本就是学生的本分,只是前段时间,连官媒都热衷转发某985高校的一份学霸作息表,不吝赞美之词。

定睛一看,真要是按这位同学的标准才叫“努力”——

几乎全天无休地刷题、复习、做项目,经常凌晨两点才睡觉,第二天早上还要早起上课。

996大厂看了都要直呼不讲武德。

然而,很多人不仅相信自己应当如此,也相信未来可能继续成为“小镇做题家”的孩子们,更应如此。

这几个月来,多地都出台或建议“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等政策。

不是什么新鲜事,新鲜的是谁在旗帜鲜明地反对它——

对下一代做题家最严格的,是刚从应试教育中解放的上一代做题家。

我有一位大龄生子的亲戚,巴不得当地赶紧宣布限制作业量,“年纪大了,我真跟不上他那堆要检查和辅导的东西”。

与此同时,网上为此忧心忡忡、大加驳斥的,其实大多是年轻人:

都什么年代了,还不让学生多学习,这不坑人吗?

十年前,95后一代人在“一直说快乐教育,其实从未成功”的环境里长大。

十年后,他们认清后来者在激烈教育竞争中的处境,达成共识:

学校里的传道受业解惑才是最公平的,不断的练习才是普通人最好的武装。

快乐学习到最后,终将一无所有。

快乐显然被认为是教育里最不重要的事情

“这就是做题家的世界吗”,每当这种狠人成为舆论中心,总不免伴随这样的哂笑。

然而,如今还在如此自称的年轻人,早已不是当初的“废物抱团嘤嘤嘤”形态:

“是啊,我就是做题家,怎么了?”

高强度、重复性,大量一丝不苟的训练,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是许多人对做题家思维的嘲讽,却也是许多年轻人最后的相信与坚持。

强烈认为普通教育条件下的孩子没条件放松也好,把自己的大学过得像高三也罢。

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里,那些自认两手空空、前路漫漫的年轻人早已相信,除了通过“反复练习”来变得更适应社会给予的任何一场考试,自己没有更多的优势。

“我们做题家不逼自己努力,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02

“那个老师曾是我唯一的希望”

如果可以,当然没有一个做题家愿意逼自己。

但最让人纠结的就在这里:既有的学习方式,已经是他们能熟练掌握的、最有底气的技能。

从高考大省脱颖而出、考上北京985的小米,在大二的人文通识课上发现,大学哪有想象中那么好读?

“老师布置的《会饮篇》我真的看得好头疼,仿佛这不是我认识的中文。但好像大学就是这样的,默认你要立刻就能有去理解这些东西的能力。”

为了不被落下,她会本能地抓紧她最擅长的事:肯钻研,够有韧劲儿,在自己搞不懂的东西上死磕。

见识,视野,格局。这是“小镇做题家”刚火起来时最高频的词,也是进入大城市高校后的年轻人最心痛自己所缺乏的东西。

拿这些东西去抱怨父母与家庭没有给自己一片沃土,属实有点苛刻。

但它可能不是绝对的、完全没有机会填补的鸿沟。

课堂,就是一个让人觉得遗憾的缺口。

上大学后,阿胡迷上了看某“网红”历史老师的网课。

她第一次发现,居然真的有人讲课可以像脱口秀演员,引人入胜又切中肯綮,幽默风趣中穿插着对历史观的精妙解读。

后来她偶然得知,这位老师就是自己北京室友的高中历史老师。自己埋头苦苦背书时,几千公里外的同龄人早已正在享受这样的课堂。

古早校园剧《命运的承诺》里的中学老师们,曾是不少90后对“理想老师”的最初印象

寒窗苦读的学子们不是没憧憬过,国产校园剧里刻画的那些乌托邦一般的场景。

宽松自由,生动活泼。老师总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像朋友一样和大家打成一片。

最后总是happy ending,就连“吊车尾”同学也能实现热血逆袭。

但凡被高考用鞭子抽打过,就知道这些特质有多难兼得。

毕业于江苏的小邹,只短暂地不讨厌了英语课半年。因为只有那一个学期里,他遇到了一个“特别会讲课”的英语老师。

半年之后,这个老师就被南京的超级中学挖走了。

取而代之的,就是最常见、经验最丰富、也最不容易出错的那种英语老师。

上课主要任务是精准解答错题,检查背诵万能作文模板,一丝不苟宛如机器人。

尽管老师押作文题押得仿佛如有神助,但小邹对整门学科残存的兴趣,还是迅速地在机械的填鸭中消失殆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让人觉得无解的是,学生只能逼自己变成“做题家”谋出路的同时,老师又何尝不是必须做一个优秀的“押题家”?

想在有限的学校时间里,还能让人领略文采之美、世界之大,实在是太过奢侈。

远不如一个死记硬背的公式和完形填空搭配,一套万能作文模板和中心思想归纳技巧来得实用。

网易CEO丁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或许就是无数普通学子的真实写照:

“我觉得我是教育的受害者,也是教育的受益者”。

“做题家”出人头地的这条路,注定艰苦与机遇并存。

03

“流动的学区房”

目前来看,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之一,是互联网能让好老师、好课堂影响更多人。

在线教育的高速发展不止是窥探到了当下最大的风口,更是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远方的学生,为什么需要知识能在互联网上无障碍地流动?

当名师课堂变成了一种网络共享资源后,一流教学人才不再只是北上广的精英预备役专属。

四五线小城的学生,也有机会接触到一些视野更开放、更鼓励活跃思维的课堂氛围。

谁也不能保证,这种碰撞会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个普通学生前进的动力。

今日丁磊的一条朋友圈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正和这些学生可能被改变的未来有关。

他在朋友圈中宣布,将拿出十个亿奖励有道精品课旗下优秀的中学生。

关于令人好奇的“优秀”的标准,丁磊的回答是:分数只是一时之得,要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还要鼓励学生为热爱投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冠军计划”的评选标准中,其中一项是“品德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可以获得10000元奖学金”;

热爱数学、物理、生物、化学、信息学五大学科并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同样有机会获得奖学金。

规则中还特意提到,如果满足条件的高三学员家庭困难,其大年四年学费也将得到资助。

这样的举措,实打实地激励那些有可能冲得更高、更远的学生,让他们减轻金钱上的后顾之忧,不向“寒门难出贵子”的悲观屈服。

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高品质的线上教育也无法取代义务教育的作用,它现阶段更多是一种弥补与创新。

在丁磊为教育发力的愿景中,它应该像是一种“线上学区房”——

让优质教育内容在网络上无阶层地传递,让全国各地学生都有机会拓展眼界,在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中寻找到进步的动力。

丁磊把“冠军计划”设置在有道精品课,最大的底气是“名师教学”:

师资团队中有超过70%的大班课主讲老师毕业于清华、北大及全球排名前50的顶尖高校。

这群满腹经纶又包含教育热情的青年人,大多本身就是在最开明开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

他们既是传统教育深耕的受益者,又深知渴望知识与进步的孩子更需要什么。

“做题家”并没有传闻中那么可怕,它代表着奋斗与自我鞭策的一面,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仍是一代人的底色。

只是它所引向的前路,它与年轻人渴望的星辰大海之间的距离,应当有机会被拓展得再宽一点,而这正是大家期待的未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