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前,得先搞清楚是“错换”还是“盗换”的问题吧!只有搞清了个问题后,才能来谈后面的赡养义务问题。
到底是“错换”还是“盗换”?
截至目前,网上的种种质疑都已经指向了杜新枝是“盗换”而非“错换”。
1、产前被确诊为乙肝大三阳,乙肝有可能会通过母体遗传给孩子,孩子生下来后有可能不健康。
杜新枝的大女儿出生后就患有智残,不是正常的孩子,而产前被确诊乙肝,孩子出生后再不健康,那是否意味着两孩子身体都不健康?
2、两孩子前后出生相差十多个小时,孩子手环和自家给孩子准备的衣物为何会出错?
为了防止发生错抱现象,孩子出生后医院都会给孩子戴上写有名字的手环。两个出生没多久的婴儿能把手环弄掉?除非他们是“超人”或者来自于外星球。两个孩子手环同时掉落,抱错孩子这种事件电影都不敢这么演。在淮河医院却上演了,这是巧合吗?就算手环掉了,难道两婴儿还能互换衣物?
3、关于准生证,杜新枝为何前后说辞不一?
关于郭威三岁才上户口问题,杜新枝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曾直言:“没有准生证,没有办法上户口”,直到1995年准生证下来后才给郭威上户口。
然而在后来姚策住院期间,医院决定免除姚策的住院费后的一次直播中,杜新枝又说自己有准生证。至于杜新枝有没有准生证就只有杜新枝自己知道了。
4、没有准生证为何能进三甲医院(淮河医院)生孩子?
在当时,如果没有准生证是没有办法进入三甲医院生孩子的,但是杜新枝做到了。也许是因为杜新枝认识郭希志吧,据网友爆料的消息:“郭希志是杜新枝老公郭希宽的堂妹,郭希志有个女儿叫潘婷婷,潘婷婷的丈夫叫刘志勇,刘志勇的妈妈叫陈幸运,而陈幸运就是当年淮河医院的书记,刘志勇是现在淮海医院的书记,潘婷婷现在淮海医院病历科任职,陈幸运的亲家是郭希志,是当年郭威、姚策出生时的护士”(当然,这是网友爆出的信息,至于真假有待考证)。
5、如果是“错抱”,为何孩子该打的针却没有打错?
让人感到很神奇的是,两孩子“错抱”后,给杜新枝的亲生儿子姚策打的针却没有打错。杜新枝孕前就患有乙肝大三阳,再加上孕期39周婴儿脐带绕颈剖腹产,婴儿出生后身体免疫力相对较弱,需要打青霉素。
然而在错抱不知情的情况下,不该给许敏孩子打青霉素的,但这个青霉素还是打到了姚策的身上,难道这也属于巧合?
6、如果没有“盗换”,杜新枝为何出院后要躲起来,不承认自己生了郭威?
杜新枝产后伤口愈合后就出院了,出院后的杜新枝并没有回自己的家,而是和自己的老公躲到了亲戚家的一间空房中。在单位书记来兰考看杜新枝时,单位书记询问杜新枝生孩子的情况时,杜新枝却不敢承认自己生了孩子。硬生生的说自己孩子掉了,没有生孩子。明明生了孩子,杜新枝为何不敢承认?
7、杜新枝为何要伪造出生证明?
郭威明明是1992年6月出生于淮河医院,但是却将郭威的出生时间伪造成为1995年5月18日,而且地点并不是淮河医院,而是驻马店计生站,1995年的假证,也正好解释了之前杜新枝所说的谎话没有准生证,所以1995年准生证下来后才给郭威落户。
像这样的质疑其实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罗列了,以上的这起点其实已经离到底是“错换”还是“盗换”的真相很近了,现在警方已经介入。希望此事能够早日结束,真相能够浮出水面。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论下,郭威在法律上对生母和养父母的赡养义务这一话题吧!
如果“错换”实锤为“盗换”郭威该不该赡养
如果此案并非是“错换”而是人为“盗换”,那么性质就完全变了。原本属于郭威的成长轨迹,却被姚策占据。
姚策在姚家,从小受到最好的教育,当姚策被检测出患有乙肝时,许妈姚爸更是倾其所有的医治姚策。而反观郭威,在郭家年龄被改小三岁,入学迟了别人三年,网传曾经为了让郭威照顾智残的姐姐被杜新枝夫妇要求辍学(具体是否属实有待考证),但据郭威老婆直播时透露,郭威大专毕业。
郭家多处房产,郭威却没有一份,杜新枝对郭威的爱还真值得考证。反观姚策,创业失败,许母买房,还连生活都要父母帮忙。
郭威原本应该生活在姚家,受到好的教育和疼爱,原本应该有更好的发展与成长。但却被“盗”换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就这样戏剧性的被“盗换”了,这样的结果任何人都很难接受吧!郭威不恨杜枝新就已经很难得了。
从法律上来讲,郭威不是杜枝新的亲生儿子,对杜新枝没有赡养的义务及责任,对于亲生母亲许敏,郭威是有赡养的责任及义务的,因为郭威是被“盗换”的,而不是许妈抛弃的,这有本质的区别。
从道德上来讲,杜新枝“错换”了郭威,并将郭威养大,郭威也应该赡养杜新枝,但如果是“盗换”呢?把原本属于自己的人生盗走,这样的恶行真的值得郭威原谅吗?郭威又会赡养杜枝新?这一切都得看郭威自己对这件事是否释怀了。
写在最后
不管最后郭威如何选择,我们也正如白岩松老师所说:“姚策虽然走了,但追债和探讨真相不能停”,不能放过坏人,也不能让许妈的付出白白牺牲,许妈需要一个真相,社会大众更需要一个真相。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呢?欢迎各位留言吐槽
(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山村老师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