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各不相同。不能否认的是绝大部分家长都会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尽管他们本身并不愿意。
据统计,上海有50%以上的学生,在校外参加一科以上的课外培训。很明显,这个统计数据已经非常克制了,实际数据远大于这个比例。
抵制校外培训机构的声音一直存在。网传今年3月15日,教育部“双减”试点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情况汇报在这方面也做出了改进。
在该汇报中,对校外培训机构做出了3个限制,也就是限制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限制校外培训的时间和限制校外培训的价格。
然而,对于这个消息,目前教育部并未给出明确的确认,表示一切以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为准。但无论如何,这个3限,显然是反映了大家的期望,但相当部分家长并不看好。
l限制校外培训机构数量
校外培训机构,是市场的产物,其数量的多少,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决定。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决定培训机构的数量,并不能改变根本问题。
有需求就会有供应,培训机构的产生,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日俱增,家长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分母。
在这个前提下,限制培训机构的数量显然很难做到,强制性的限制数量,只能形成垄断,除了对资本方有利,其他方面利益都会受损。
最大的可能是很多培训机构从公开转入地下,从学校模式转入家庭模式,除了折腾以外,改变不了任何问题。
l限制校外培训的时间
这可能是家长最大的诉求了,校外培训的时间已经占据了学生相当部分的时间。某些学校的学生,其课程甚至以校外培训机构为主。
愿望很好,但实现起来相当困难,甚至不可能实现。原因很简单,这是家长的主动行为,并非学校的诱导或者逼迫。
去校外培训机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巩固或者补差,无论出于那种目的,必然是有效果才会使得家长继续下去。而效果通常需要通过时间才能体现。
即使强制性的限制课外培训机构对每个学生的培训时间,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无非是多报几个学校的问题,同样改变不了任何问题。
l限制培训机构的收费
这是最有可能实现的措施。也是家长的一大心愿。事实上,尽管9年义务教育,但孩子的教育费用实际上是在快速增加。
在一线城市,每个孩子每月的培训费用达到3000元的比比皆是,这已经是最低标准了。超过万元的也并不稀奇,到了寒暑假,这个数字更为惊人。
孩子们的教育费用已经占据了家庭的主要支出。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有不少家长甚至表示,孩子的教育费用要超过房贷的压力。
面对日益快速增长的培训机构收费,有关部门确实应该规范一下,并制定相关标准,特别是要限定上限,这也是目前对于培训机构唯一能做的事。
一些思考:
校外培训机构的产生,固然是一种市场行为,也是学生学业竞争日益残酷的产物。但不能否认的是,校外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是学校教育“不作为“的结果。
竞争天然存在,中考只有50%的学生能上高中,985,211大学不足10%的平均录取率迫使学生只能努力学,拼命学。
知识需要有输入的地方,而学校的减负使得学生只能向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如果正常学校也能提供多种选择,培训机构很难得到快速发展。
因此,就目前情况来看,减负依然是主旋律,学校只提供基础的教育。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就很难得到抑制。对于有关部门来说,或许限制培训机构的收费上限是唯一能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