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提示
材料一:李约瑟难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材料二:从钱老之问至于今天,十六年逝者如斯,中国科技长足发展,急起直追,成果振奋人心。“天问”巡天,“蛟龙”潜海,“嫦娥”月宫挖土归来,“北斗”苍穹笑看神州,“天眼”宇宙搜寻信号…中国科技的明天是星辰大海。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开启中国科技诺奖先河。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是无数科技工作者胸怀报国梦想,“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成果,都是对“钱学森之问”交出的答卷。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代表,在校园科技节开幕式上,围绕“钱学森之问”这一主题畅谈你的感受或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钱老一问震今古,吾侪求索烁寰宇
作者 | 管玳妮
指导老师 | 徐晶臻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巍巍吾校钟灵秀,济济一堂萃桃李。今天,我们将开启一场盛大而庄重的活动——校园科技节,将在你我热切的目光中缓缓拉开帷幕。
但正当同学们延颈企踵、激动难禁之时,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的科技节,为谁、为何而举办?”
我已听到了大家的呼声——没错,是为“我们”为“同学们”而办;至于“为何”,寥寥数语或难以道尽,但昔日钱学森前辈的深痛一问,那苦苦守候着答案的一问,定能在你我心中击出深沉的回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回首近代风云,我国科教的贫匮令太多志士扼腕叹息。闭塞、短视,前朝的余烬瘗埋了多少欲兴的火种!但中国人,并未、且永不会如枯木般日趋朽腐,而是以新草之势,奋力追逐又一季的春阳——让我们不屈、蓬勃、生生不息的,是这片厚朴的热土,也即你我共同的祖国——中国!
“中国”,仅仅二字,远胜万千言语。那些披荆斩棘的先驱者们,以赤血为我们淋漓书下这二字的庄严与宏大。我愿言:惟立兴国济民之忠誓,方砺腾沧问穹之英才!
“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三十三载前,严济慈校长亲笔题下如此弘志。我仍铭记着他的策醒之言:“今日世界利弹怪艇咄咄逼人,舍科学无以立国。”我更无法忘怀,他毅然宣誓要“和四万万同胞共赴国难”的决绝——虽为一介书生,非能御战一线,但正如其字“慕光”,他竭尽毕生心血追寻科学之光,亦恒久而情深地凝望着赤旗五星的光芒。“科学在中国的土地上生了根”伫立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严院长笑得欣慰而爽朗:他由衷地欣喜,中国的青年们,正怀揣着报国的宏愿,循溯着引路的灯火,于科学之路上下求索。
同学们!我们岂能忘却“银河号”的忍辱?面对美方的蛮横肢节与诡辩,彼时我国外交部曾正声质问:“船上没有大型起重机,中国没有超人,何谈抛入海里?”诚然,我们中国的天空不常出没那些披一袭斗篷,大手一扬就能拯救世界的“超人”们;但我们祖国的大地上,亘久地生长着这样的人儿:明知我们的祖国或许暂未振翮远举,或许还要跌仆着前进,却虔敬地弓下身子,沉下双肩,一寸一寸地托举,为祖国必然的腾飞蓄力的,可爱、可敬的人儿……“青涩守得两鬓白,水滴穿石万仞开”先辈的遗泽终究化就今朝你我眸中的万千意气与不易赤诚:科学者,为国而兴;英才者,为国而砺!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吾侪怎能不以力行回应钱老一问,以求索振我华夏鸿猷、光烁寰宇?
愿今日之科技节,为你我今生的奔赴点燃永盛的炬火!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