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一年浪费200个亿,教材循环到底卡在了哪?

近5年,全国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大中专教材、业余教育课本及教学用书的零售数量,平均每年约28亿册、金额超200亿元。这些教材若循环使用一年,可节约200多亿元,节约的费用如果用来援建希望小学——大约可援建4万所希望小学。

这是2020年《瞭望》新闻周刊援引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数据,对教材浪费所作的形容,“教材循环制度”也随之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沙丘状的“教材山”,图据《瞭望》新闻周刊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提交了一份提案,再次聚焦“教材循环”,他建议,要加强循环教材管理,结合实际完善教材循环利用配套措施,弹性设置循环比例。

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教材循环制度”的提法,早在2007年就已经提出,到今天也有14个年头。在成都,自2008年春起,就有8门学科的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但直到如今,这项制度在教育领域的实际运行中其实并不理想。

在成都,据记者调查了解,教材循环多集中在公办学校的义务教育段中,民办学校基本没有实行这项制度,在实行此项制度的学校中,多年来,教材循环也仅局限于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中,教材循环则几乎无法落实,而在非义务段,教材循环则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即二手市场来实现。

至于原因,多位老师则表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需要学生在教材上做笔记,对书的使用频率较高,导致多数书本回收再利用的难度加大,而在民办学校中,因为学费中包含了书本费,所以每学期自然也要给学生发新书,多位民办教师表示,学生不同,对书本的使用情况也不同,教材浪费的情况也确实存在。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建议,对于已经实行的教材循环使用情况,需要做客观的评估,不能为追求循环的概念而做表面文章,要建立切合我国学校教学实际的教材使用制度。熊丙奇告诉记者,在这方面,我国可以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探索针对义务教育高年级学生、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字教材模式,选择部分学科做数字教材试点,这就不存在新旧教材发放问题,而且,也能减少纸质教材印刷成本,做到更节约、更环保。

现状:义务段教材循环多为公办学校

学科主要为音乐和美术

今年,是龙泉一小实行“教材循环制度”的第十个年头,从2010年开始,学校开始响应号召,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思想品德等学科纳入教材循环,学科老师在上课前将书本发给学生,上完课后再收集上来。

多年下来,负责教材循环工作的陈老师直言,“效果其实还不错,几年下来,学生爱护书本的意识其实提升蛮快。”

龙泉一小目前一个年级6个班,每个班大约50个人,在未实行“教材循环”之前,学校每年大约要新进300本书,但实行“教材循环”后,新书的引进数量已缩减至100本,新书也不会全部用完,而是主要用于替换被学生弄破损的那部分旧书。陈老师介绍,“随着老师们从进入学校开始就给孩子们灌输爱护书本的意识,书本的折旧率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龙泉一小循环使用音乐教材

与龙泉一小类似,双林小学也在10多年前就开始在音乐和美术学科上实行“教材循环”,基本做法与龙泉一小类似,即教材保存在功能室,上课时发给学生,下课后再将教材回收起来,学校副校长王维令表示,与实行“教材循环”前相比,双林小学在实行“教材循环”后,新书的引进量大约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据了解,目前,龙泉一小所在龙泉驿区和双林小学所在的成华区,音乐和美术学科的教材循环使用在公办的义务教育学段已实现全部普及,同时,记者随机询问了其他区县的多所成都公办义务教育学段的学校,得到的回复也均为:“音乐、美术学科已实行教材循环多年。”

但在民办学校,教材循环却并未普及,多所成都民办学校的老师表示,因为学生缴纳了学费和书本费,学校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发新书,并不会对教材进行集中管理,“音乐、美术等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没有区别。”

难点:语数外等学科笔记多、更新快

教材循环要落实基本不现实

在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中,对纳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进行了明确,即小学的《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信息技术》。初中的《音乐》《美术》(或《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同时,《意见》也提到,循环使用的科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实际落实《意见》的过程中,学校也的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教育部官网截图

双林小学在最开始实施“教材循环制度”时,也将科学这门学科纳入其中,但实施一段时间后,学校发现,上科学课经常需要记录实验数据,教材上就有很多表格,但学生又不能在教材上随意书写,只能将表格抄在作业本上,非常浪费时间,另外,科学课有时还会有调考,对学习的质量要求较高,对学生来说,需要复习时却存在缺少课本的情况,也会导致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

于是,学校很快便取消了将《科学》作为循环教材,目前仅保留了在音乐和美术两门学科上实行“教材循环制度”。

在王维令看来,每一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对于教材的使用情况也不同,音乐和美术等学科能实现教材循环,在于对教材的依赖不大,学生仅看着教材,也能跟老师学到知识,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不一样,这些学科学生需要做大量笔记,且需要随身携带进行预习和复习,不可能对这些学科的教材进行集中管理,同时,这些教材的使用频率也高,导致书本很容易折旧,实现教材循环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另外,教材更新速度也是让语文数学英语等教材难以循环的另一大原因,在龙泉一小陈老师的印象中,音乐和美术的教材在五年内仅有过两次修订,且修订后对教材使用的影响也不大,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材更新快,特别是像“道德与法制”学科,几乎每年都会更新,一旦更新就会导致旧教材无法使用而不得不使用新的教材。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多位教师和校长对于教材循环的未来持相同观点,即只可能在音乐、美术学科中进行,在其他学科里普及基本不现实。

此外,一名成都校长表示,受疫情的影响,尽管学校对循环教材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消毒工作,但部分家长也开始对教材循环提出了意见,建议学校在疫情期间暂停使用循环教材,与此同时,从去年教育部明确2022年美育中考全面推行后,音乐和美术的教学方式也会发展改变,对于未来这两门学科是否还能继续实行“教材循环制度”,该校长对此持“有待观察”的态度。

解决:建立切合实际的教材使用制度

可探索数字教材模式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教材循环使用,是一个不错的概念,业内普遍认为,教材循环使用,可节约资源、更加环保,也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

但就教材循环使用具体情况看,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循环使用,只在少数科目的教材实施,循环使用的教材只占少数。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循环,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即二手市场,但购买二手书的学生、家长并不多,教育部门与学校也无相应的支持、配套措施。推进教材循环使用,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体系,并转变家长和社会对旧教材的观念。

熊丙奇表示,教材要循环使用,首先要求教材的印制质量要高,这就可能带来教材价格的提高,如果教材没落实,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同时,教材循环也意味着出版社、发行机构减少收入,从利益角度看,出版社、发行机构并不希望看到教材循环起来。

因此,截断教材出版的利益链,建立公开、透明的教材采购体系,对于推进教材循环就至关重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据《瞭望》新闻周刊

此外,熊丙奇认为,教材循环,还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使用教材的教育、引导,对已经使用教材的回收、消毒,如果教材破损严重,就无法循环。另外,学生和家长对待循环教材的态度,也影响教材的循环使用。在实际的教材循环过程中,部分学生使用新教材、部分学生使用旧教材,会引发使用旧教材的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对旧教材的不满情绪,也会影响孩子学习这一学科的积极性。同时,要保障教材循环,学校要有专业的图书馆以及专业人员处理回收的旧教材,但很多学校没有专业人员。概而言之,就是教材循环的效果并不理想,或者说不切实际,花了大量精力,什么目的也没达到。

因此,熊丙奇建议,对于已经实行的教材循环使用情况,需要做客观的评估。不能为追求循环的概念而做表面文章,要建立切合我国学校教学实际的教材使用制度。在这方面,我国可以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探索针对义务教育高年级学生、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字教材模式,选择部分学科做数字教材试点,这就不存在新旧教材发放问题,而且,也减少纸质教材印刷成本,做到更节约、更环保。

红星新闻记者 张瑾 陈兴隆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标签: 教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