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海中教师阮志聪云南怒江支教 为山里娃蹚出一条求学路

■ 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实习生 文欣

3月25日晚上9时许,海南中学音乐教师阮志聪回到支教点——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兰坪民族中学,“由于山路坡陡、路窄,不时还有小石头从山上滑落,所以30公里的路走了一个半小时。”

3月25日当天,阮志聪一直在附近的啦井镇忙碌,上示范课、进行课程指导、作教师成长专题报告,并参加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备课备考活动。晚上刚回到学校,这位57岁的老教师好像不知疲惫似的,刚放下手中的材料就往教学楼走,“不看看孩子们,我心里不踏实。”

阮志聪(左五)在怒江支教。受访者供图

2020年10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启动怒江教育帮扶行动,在全国各省(区、市)精心遴选优秀教师到怒江开展支教工作。阮志聪是该项行动今年2月底派出的第二批支教教师,他既是海南省唯一的代表,也是团队中的年龄最长者。

敢啃“硬骨头”的老教师

57岁对于不少人来说,已是“船到码头”的年龄,但是海南特级教师、省优专家阮志聪却在此时调转船头,迎向一片未知的海域。

接受采访时,阮志聪回忆起自己初到兰坪民族中学的那一晚,“学校在海拔2917米的山顶上,气温在0至15摄氏度徘徊。窗外飘着冰冷的小雨,宿舍里没有暖气,我把带来的衣服和被子全都裹上了,还是瑟瑟发抖。”

由于经济长期落后,怒江的教育事业也面临着发展迟缓的问题:教师观念相对陈旧,上课喜欢照本宣科;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死记硬背换不来真才实学;部分家长不重视教育,不支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去学校读书不如在家帮着干活,我们几代人靠山吃山,不也活下来了?”

走遍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敲开深山里一扇扇大门,阮志聪深感前路漫漫。

“撞”开辍学孩子心门

控辍保学是怒江教育领域长期攻而不破的难题,辍学学生难以劝返不说,好不容易劝返的一些学生找到机会就会再次逃学。

不得已之下,当地政府一方面要求学校以送教上门的方式,确保适龄儿童完整接受义务教育;一方面加强相关案件查处力度,对漠视孩子受教育权的家长进行普法并加以震慑。

但是,阮志聪认为,这些做法均非治本之策,“送教上门虽送来了课本上的知识,但送不来校园塑造的成长环境;立案查处只能让村民‘不敢’,不能让他们‘想要’送孩子上学。”

支教1个月来,阮志聪多次带着团队成员,冒着雨雪翻山越岭,来到村民家中围炉交谈,为他们疏导思想、消除顾虑,宣传国策,树立信心。家访中,他发现,很多孩子不是不喜欢上学,而是对校园生活毫无概念,“这令我们感到心酸,也更深刻地意识到,控辍保学工作应该从孩子身上做起。”

不久,兰坪民族中学的师生就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走进阮志聪的镜头,向“未来的同学”问好,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环境,尽情展望通过学习走出大山之后的美好未来。一个视频,事半功倍,阮志聪说:“很多孩子看了视频,心里那扇‘门’一下就被撞开了,对校园生活充满了向往。”

把学生“请回来”,让学生“留下来”

在阮志聪看来,控辍保学不仅要把学生“请回来”,而且要让学生心甘情愿“留下来”。

长期以来,当地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阮志聪任教的音乐学科,以及美术、体育等“副科”,在许多学校长期不受重视,“数学老师教音乐”“语文老师教体育”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到很多学校去调研时,许多老师说他们没学过这个学科,不知道怎么才能教好。”阮志聪说,他鼓励这些老师从自己擅长的学科入手钻研,以音乐学习为例,英语教师可以教学生唱英语经典歌曲;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寻优美歌词背后的故事;化学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音乐音符按照不同的音色、高低、长短、强弱组合起来,就仿佛各种化学元素按照不同的配比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

阮志聪帮扶的营盘中学教师们对他印象十分深刻。在一节示范课上,他将校歌创作者杨小平请到现场讲述创作故事,在场师生无不动容,为母校感到自豪。该校教师夏燕双说,课程的最后,傈僳族舞蹈音乐响起,全场的热情都被点燃了,就连在教室后面听课的教师也加入了载歌载舞的队伍,“果真如贝多芬所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支教生活刚刚开启的阮志聪,立志和团队成员在兰坪县蹚出一条路来,“这条路,会翻过雄壮的高山,越过纵横的沟壑,通往一座座村庄,更通往知识和希望。从这条路上走出大山的脚印,每一个都将见证怒江的发展,参与中国的未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