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一直是个难点,很多学生阅读理解总分35,他连一半分也得不到。在小徐老师看来,阅读理解一半题目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出来,这考查的是学生从文章中筛选信息的能力,另一半题目则要靠学生结合上下文,认真体会总结出答案,这类理解、鉴赏、总结类题目的难度选选高于筛选信息类题目。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第一题往往就是稍简单的理解词语类题目,是最基础的理解鉴赏总结性题目,但正因为文章中没有答案,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差的小学生却很难做对。
其实,要想做好词语理解题目,有8种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正确解释词语:
一、分字解释再串字成句法
把要解释词语中每个字分别解释,再连接成句。例如:
争先恐后:争夺第一,害怕落在后面。
谦虚:态度谦和,虚心,不自满。
没精打采:没有精神和神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二、近义词替代法
即用所解释词语的近义词来解释本词。如:
骄傲:傲慢,看不起别人。“傲慢”就是“骄傲”的近义词,两词可以互为解释。
精美:精致美好。
懦弱:软弱。
三、反义词法
即用所解释词语的反义词来解释本词。如
坚强:不软弱。“软弱”是“坚强”的反义词,在前面加一个“不”字就可以解释了。
懦弱:不坚强。
羞耻:不光彩,不体面。
四、联系语境法
一般词语解释都离不开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合理解释某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我们应掌握的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例如:
“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句中“碰壁”一词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可知,是指社会黑暗,比喻人们丝毫没有自由,处处受陷害。
五、词性理解法
即根据要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感情色彩来判断词义。例如:
“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这句话中“骄傲”一词,并不是“自满自大的意思”,而是感情色彩‘褒义’的“自豪”的意思。而相反“他这次没考好,是因为平常太骄傲了。”这句话中的“骄傲”,则是“自满”的意思。
六、难字突破法
即将所解释词语中最难的一个字找出来加以反复推敲,正确解释,再解释整个词语。例如:“守株待兔”中“株”是“树桩”的意思,整个词语就是守着树桩,等待被撞死的兔子,形容不想主动努力,只凭侥幸心理,希望不劳而获。
七、引申找比喻义法
来自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或典故的成语、俗语、谚语等,往往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因此这类词语解释要先写本义,再写比喻义。如:
滥竽充数:本义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后来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掩耳盗铃:本义指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画蛇添足:本义蛇本来没有脚,画蛇添上脚。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八、定义法
即用简明的语言,对该词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做确切的解释。如:
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遗产:一指死者留下的财产。泛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或物质财富。
以上8种方法,前四种方法最常用,且简单易学,学会这四种方法,在做解词的题时,你就是王者,用它们试着来解释文章中的词语,一般都能解释地比较确切。同学们快试着去用一用这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