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位妈妈来说,让她们在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后的一段时间里,能够顺利拥有一段舒适的睡眠是一种奢侈的事情。
这不,每每到了夜深,宝妈宝爸们都被宝宝突如其来的哭闹声所惊醒,很多的家长都会直接反应:宝宝可能饿了,想要吃奶!
案例:宝妈发了一条哭诉的文案,很多评论不认同她喂夜奶
前几天刷朋友圈的时候,笔者发现一位刚成为人母的宝妈发了一条哭诉的文案,浏览了一下时间才注意到她所发文案的实际时间:凌晨四点。
这位叫小晴的宝妈,自从孩子出生之后,她在每个晚上的睡眠都很轻,一旦宝宝有什么样的声音或者动作,小晴都会反射性地起床来观察孩子是否产生了需求。
由于小晴是初为人母,她对于育儿方面的知识也是比较浅薄,所以每每孩子在夜里突然哭闹的时候,小晴就会下意识地认为孩子饿了需要吃奶,于是焦急的小晴也是每次都给孩子喂奶。
一开始孩子还会因为受到安抚而沉睡过去,后面却不尽然了,孩子就算吃完奶,还是会持续地哭闹,这就让不明所以的小晴感到非常地惆怅,于是就有了这个凌晨四点的文案。
朋友圈下评论小晴的人不少,绝大部分评论小晴的人都不认同她给孩子喂夜奶的行为,理由是因为孩子夜醒并不仅仅因为肚子饿。
准确应对宝宝的需求,宝宝夜醒的原因会有哪些呢?
宝宝在饮食方面的反应;
饮食方面的因素会直接引起宝宝夜醒哭闹的现象。当孩子进食奶量不足的时候,宝宝就会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宝宝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夜奶的需求;
此外,新生儿的胃部一般容量会比较小,宝妈所喂养的母乳本身对于宝宝来说是比较容易吸收和消化的,长时间过去,宝宝在夜间就会频繁醒来需要吃奶。
另一方面,当孩子的喂养量过大、奶粉冲泡比例不对、水温等等不合适的时候,宝宝的肠胃消化功能就会变得紊乱,甚至会导致积食、腹胀,所以说,宝宝身体的不舒适感亦会让他们在夜间频繁醒来。
宝宝对睡眠环境的不满意
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有很多,睡眠环境的音量、温度不合适都会造成宝宝夜醒。
特别是在转季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孩子着凉感冒而给孩子盖过多的被子保暖,往往因为这样的原因,宝宝很可能因为室内温度过高、被褥过于厚重而降低了宝宝睡眠的舒适度,从而在夜间通过哭闹的方式表达出来。
当然,在睡眠的过程中,宝宝遇到强烈的光线或者高分贝的噪音影响,同样也会因为不适感而醒来哭闹。
宝宝缺乏维生素D
一般而言,两岁以内的宝宝都处在了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在这个时候的孩子很容易会因为缺乏维生素D孩子,出现夜间盗汗,寝食难安,身体的不适感。最为常见的特征就是精神神经兴奋,从而导致睡眠不安,夜间频繁醒来。
所以说,当孩子频繁地在夜间醒过来哭闹的时候,宝妈切忌“有病乱投医”,第一时间就给孩子喂奶。
当然,有吃夜奶习惯的宝宝也该在满足条件之下做到戒夜奶。当宝宝生长到九个月以上的时候,宝妈就可以着手开始帮孩子戒夜奶了。
宝宝断夜奶,需要和宝妈共同努力,正确的方法怎么做呢?
延迟满足宝宝的夜奶需求
很多的宝妈在孩子开始哭闹的时候,就会着急地给孩子准备夜奶,让孩子第一时间得到满足,这对于宝宝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处理办法,反而会让宝宝生出对夜奶的习惯和依赖。
帮助宝宝戒夜奶,宝妈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收到宝宝哭闹的信号之后,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延迟几分钟,先轻抚孩子安定他的情绪,唱唱歌再给孩子喂奶;等宝宝习惯了这个开头,我们就可以在宝宝下一次夜醒时再延迟喂奶的时间,以此类推,渐渐地达到帮孩子戒夜奶的目标。
保证宝宝在白天摄入足够的奶量
为了保证夜间深入的睡眠质量,宝妈让宝宝在白天吃好,他们在晚上才能睡好。
宝宝在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之中,他们在吃奶的情况也会不断地产生变化,比如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好好吃奶,导致宝宝在白天汲取的奶量降低,在这种情况之下,宝宝在夜间感到饥饿感就是常见的问题。
为此,宝妈宝爸在白天给孩子喂奶的时候,最好应该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同时重视喂奶的过程,切忌一心二用。此外,在宝宝临睡前,我们可以适当地为其增加一次喂养,减轻宝宝在夜间睡眠时的饥饿感。
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的生物钟
三个月龄以内的宝宝还没有形成规律的生活钟,让他们明确地区分白天和黑夜是一件相对困难的问题,因此对于这些宝宝来说,夜奶和白天喂奶没有任何的区别。
为了更好地戒除宝宝的夜奶习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带领他们到户外进行外界的刺激,当然注意避免在临睡前带孩子外出,避免孩子过度兴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宝妈往往为了让宝宝有一个好的午睡,而选择把窗帘拉上,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不必的,午睡的时候让宝宝感受外界的光线,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分辨白天与黑夜。
家长们照顾宝宝应该学会相应的技巧和知识,不要“自以为是”地为宝宝安排,学会深入理解宝宝的需求,宝宝到九个月后,发育到了一定时期,这就可以和妈妈共同努力,开始戒夜奶,这样妈妈们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不仅能提升孩子睡眠质量,更能让孩子发育的更健康。
今天的话题到这里就结束了,不知大家在育儿的过程中有没有孩子“夜奶”的需求与烦恼,大家都是怎么应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