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调座位,一个在学生时代,几乎每个学期都要走的“过场”。
虽然这看上去,只是换了个位置而已,但偏偏就是这么点事,也足以让学生们兴奋不已。
以至于每次换座位时,那搬桌子搬椅子的动静,能把气氛烘托得比春晚还热闹。
这其实也能理解。
因为无论成绩如何,大多数人都会对调座位有着不同的期待。
对于成绩好的同学来说,新学期如果能继续稳坐“至尊学霸区”,那么这就意味着老师对自己的认可。
对于成绩中游的同学来说,换个“好”一点的座位,也算是老师对自己新学期的鼓励。
而对于后进生来说,只要不被调到前排,继续留在“休闲娱乐区”的话,这学期的“课堂生活质量”基本上就稳了。
即便是不抱着其他的目的,谁又不想在新学期里,坐得离自己的男神、女神更近一点呢。
这种“开盲盒”一般的兴奋感,撩动着每个即将调座位的同学。
然而事情总是跟期待有点“出入”。
因为你的老师,曾经也是学生。
而你心中所想的那些弯弯绕绕,也都是他们当年玩烂了不玩的把戏。
所以每当调完了座位后你就会发现,抱怨者甚众,满意者甚寡。
尤其是新座位“适应”了一段时间后,你可能还会发现老师的安排,看似稀松平常,但实则“套路满满”。
先说调座位的大体方案吧。
按身高、成绩、视力来排前后排,是调座位时的总体规划。
但这里面的细节有很多。
虽然成绩好、个子矮的坐在前排是常规操作。
不过你要是坐得“太靠前”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就比如说坐在讲台桌子的两侧,这就够靠前了吧。
但这位置还真不是谁都能坐的。
因为能坐在这的,都是由于“个人影响力”过大,而被列为了“重点观察对象”的。
坐在这个“突兀”的位置,是种什么感觉呢。
这么说吧,你的一举一动,老师用余光就能看到。
但你却不仅看不到老师的目光,还看不全黑板。
等于是“敌暗我明”,完全处于老师的支配之下。
即便给你“配”个同桌,也无法和你一起排解上课时的忧郁。
当然了,这种情况比较极端,一个班里,顶多也就俩“名额”。
真让老师劳神费力的,其实还是坐在“正常”区域里的同学。
大伙应该也发现了,通常情况下,自己很难跟关系很好,或者关系很差的同学长时间坐在一起。
调开关系很差的同学,这不难理解。
因为要是俩人上课时,总把精力用在“对线”上的话,那也真干不了什么别的了。
但是调开关系很好的同学,这又是要闹哪样。
和谐的同桌关系,不正是听课质量的最佳保障吗?
别编了…
要是同桌关系真好到了一定程度,与其说是保障听课质量、学习上互帮互助的话,还不如说是为了上课聊天时能聊得更嗨。
所以,老师经常会把中等生的所属“区域”,按照性格互补的原则来排位。
这样安排的结果就是,外向的想说话但没人搭理,免得影响课堂纪律;内向的不想说话,但有人调侃会变得开朗一些。
讲到这你可能会想问,学霸区和学渣区怎么安排。
其实学霸区就不需要过多的安排,顶多就是按照偏科的情况,做一些互补配对。
学渣区就不一样了,这里的情况,可能比较“复杂”。
对于进入到大考冲刺阶段,后进无望的班级来说,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会让各区里的同学“各自安好”。
但对于负责任的老师来说,在拯救学渣的路上,你永远都想不到他们会把座位安排成什么样。
比如说有的班里,老师会先把最能闹腾的学渣分开。
然后再让班干部们,或者是自律能力比较强的学霸短期坐到最后一排,“均匀分布”于各位学渣之间。
至于优等生们“下放”后空出来的位置,可以给学渣区的“现象级人物”安排上。
虽然在这样的安排下,学渣下课后也未必会去向学霸请教问题,但起码让他们看到了学霸听课时,究竟是一番什么景象。
这种触动,虽然无声且细微,但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变得有力且震撼。
当然了,除了这些之外,老师调座位时的“心机”其实远不止如此。
不信的话,不妨想想是不是哪次调完座位,都会感觉似乎哪儿太不对劲?
如果还是不信的话,那就想想令你心仪的班花或者班草,是不是从来就没离自己近过?
实际上,这正是老师调座位的主要目的。
既让人感觉不那么舒服,但却又让人一时间还说不上来是哪里不舒服。
不过到了高中,当我成功地把几位学霸“拉下水”后,我最终还是理解了这种“不舒服”的原因。
因为成长和进步,都是痛苦的。
说到底,同学们眼里看似稀松平常的调座位,实际上老师考虑了性格、成绩等多方面因素后,对同桌之间互相鞭策做出的规划。
往小了说,这是优化班级座位结构。
往大了说,这是对班主任教学管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对于学生来说,这些令自己各种不适的操作虽然不是什么好事。
但多年后,当你再想起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的话就会发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为你的前途操心最多的人,除了父母之外,可能就是自己的老师了。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公号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