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到省会办学!一大批高校密集官宣

在临汾办学数十年的山西师范大学,正式确认将搬迁至太原办学。

3月25日,太原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山西师范大学迁建项目部分用地选址意见的公示》,明确山西师范大学迁建项目部分用地拟选址于太原市小店区东部,太榆路以西,现状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以北,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南,拟选址地块净用地面积约18.77公顷。

而后,临汾市人民政府也发布了《关于收回山西师范大学新校区土地并划拨给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转设筹备处的批复》,将山西师范大学原先于临汾市河西新区修建的新校区划拨给山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此前的3月2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资产管理处召开的工作例会上就明确提到,将“做好资产整合搬迁和山西师大的对接工作”。在四校合并转设为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后,原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校址将由山西师范大学承接办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此前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山西师大搬迁至太原”的消息,终于得到了官方渠道的确认。这所建校60余年的山西省重点大学,将于今年正式开始前往省会城市办学。

▎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搬往省会城市

山西师范大学并不是近年来第一所前往省会办学的高校。

早在2019年,原本位于晋中市的山西农业大学便和位于太原市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合署后单位名称为“山西农业大学”,保留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的牌子。

原山西农业大学改为农大太谷校区,原农科院改为农大龙城校区,以“晋中太原两校区”的形式来到省会办学。在合署改革一年之后,山西农业大学的注册地低调地更改为太原市,正式成为了一座“省会高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山西农业大学龙城校区

和一般地级市相比,省会城市往往都是一个省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各种资源也更加集中,能够为高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而近年来,前往省会办学,已经是许多省份高校发展的重要规划之一。

即将在明年迎来建校110周年的校庆的河南大学,也在上个月正式宣布了学校郑州校区于今年9月份正式启用的消息,明确加快推进郑州校区建设已成为当前学校建设的中心工作,并喊出了“重回高等教育国家队、重回省会办学、重回百年名校辉煌”的口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河南大学郑州校区

而位于芜湖市的安徽师范大学已经与合肥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意向,拟将肥西师范学校成建制并入安徽师范大学,建为安徽师范大学合肥校区。

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等整合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之后,也将主校区由泰安迁往济南……

不过,当这些高校陆续迁往省会时,还有一批原本在省会办学的高校,正在远离省会中心,乃至离开省会城市。

▎大学,不够“大”

同样是在山西省,作为省内唯一一所“双一流”高校,太原理工大学的办学主体已经迁至位于晋中市的明向校区,并不在太原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太原理工大学明向校区距离太原市的迎西校区约35公里,距离晋中市中心城区约8公里,占地面积2278亩,远远超过其余三个校区的面积总和——这也是许多老牌院校使尽浑身解数都要新建校区的原因之一,原本的校区真的不够“大”

自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启大扩招以来,近二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76%提高到了51.6%,高校的在校生数量翻了十几倍, 这就使得许多高校原本的校区面积变得捉襟见肘。

学生数量多了,就需要聘请更多的老师,也就需要更多的教学楼和办公室;以前学生宿舍大多是八人间,现在安排学生入住六人间都需要好好做一番思想工作;

配套设施也要跟上,需要更大的操场、图书馆、食堂、体育馆乃至校史馆;为了更高的科研产出,研究基地和实验楼也要多盖一些……

学校要进一步发展,各种硬件基础必不可少,学生老师也需要更完善的生活保障,更多学习生活的空间——看着就这么点大的老校区和周围高昂的地价,不知道愁白了多少校领导的头。

既然经费有限,校区却要修的更大,那就只能往更偏僻的地方建新校区。

兰州大学的主体迁往了榆中校区,浙江大学建了紫金港校区、四川大学新建了江安校区、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分别建了津南校区和北洋园校区,相较于原本的老校区,新校区无疑都更加靠近“郊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天大、南开新校区比邻而建

挣脱了办学空间的限制之后,高校也有了更多施展的空间。在建设新校区时,许多高校都将其视为学校发展重新定位、谋划和布局的新起点。

例如东北大学把2014年正式启用的浑南校区定义为,“从根本上破解了学校的发展瓶颈问题,真正实现了教师科研有空间,学生活动有场地的办学条件标准,对学科发展、教学科研工作意义重大,形成了学校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

在西安交通大学进军西部创新港时,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宏春更是坦言,“创新港的建设是西安交通大学实现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契机、难得机遇、甚至是最后一次机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独立学院转设,高校密集搬迁

2013年,原本位于杭州临安的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整体迁往绍兴市下辖的诸暨市,并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在此之前,为了促成这桩“婚事”,诸暨市可谓是下了大功夫。诸暨市最高领导曾数次登门拜访并允诺负责建校,且不参股、不分红,新建校区资产登记在独立学院名下,同时每年投入500万元以支持学校引进人才,连续投资六年,每年补助150万元交通补贴,连续六年,该校最终入籍诸暨。

之所以愿意下这样的“血本”,是因为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如果能够吸引高校前来办学实在是——“太香了”!

动辄数万师生集中生活的高校,不计其数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消费,放在哪里,都是一座带动经济发展的大型发动机。

同样是2013年,江西省举全省之力建设共青城市大学城,整合了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高校的独立学院办学资源入驻共青城市大学城办学。

当时共青城的常住人口不过在8万左右,在数万高校师生入驻之后,这座年轻的县市级也开始腾飞。

到了2018年,共青城仅在校生人数就已经超过5万, GDP也从2013年67.25亿元提升至了2019年的131.1亿元。前后六年时间,共青城全市生产总值翻了近一倍,年均GDP增速高达12%。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共青大学城鸟瞰图

这样一份实打实的“经济账”摆在面前,让许多城市怦然心动。当这一轮独立学院转设大潮的机会来临,不少城市都开始铆劲发力,纷纷向即将转设的独立学院抛去橄榄枝。

2021年1月份,山西省晋城市委常委召开会议,明确原本位于太原的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将在转设后迁往晋城市办学,成为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重要引擎。此外,晋城市将把学校转设工作写入晋城市“十四五”规划,力争将华科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特色学科叫响全国的国内一流应用型综合大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转设扬州办学签约现场

2月份,东南大学、扬州市人民政府就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转设扬州办学举行签约仪式,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将会转设成为扬州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扬州市表示,会高水平规划建设新校园,高效率做好各项转设工作,努力把新学院建成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大学。

将要与母体学校脱钩、正处在发展迷茫期的独立学院,遇上给钱给地给政策的地方政府,顺理成章地促成了独立学院转设背景之下的一波“高校搬迁”小浪潮。

在各大城市“抢人大战”愈演愈烈的今天,那些早早拉来高校办学的城市,或许早已稳坐钓鱼台,成了最大赢家。

▎多少北京高校,将要“离开”北京?

而要说近来年最受关注的“高校搬迁”,则非北京高校莫属。

作为我国建国至今绝对的高等教育第一城,无论是从高校数量还是高校质量上看,北京都首屈一指。

目前,北京市共有本专科院校91所,76所教育部直属院校中有25所位于北京,占32.9%;39所“985工程”高校中有8所位于北京,占20.5%;115所“211工程”高校中有26所位于北京,占22.6%。140所“双一流”高校中有34所位于北京,占比24.3%。

坐拥如此之多的“好大学”,对于北京来说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2016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宣布“十三五”期间,北京将不再扩大教育办学规模,在京高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积、不再校内扩建,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疏解。

2月25日,北京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部门召开发布会,北京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姚林修处长介绍,北京市将坚定不移疏解部分教育功能,完成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建设,并推动首都医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规划建设。

同时,北京市也将推进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向大学城转化,建设科教融合新城,加快推进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建设。

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高升透露,为更好地发挥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宜居之都,中央和北京市正大力推进在京高校的外迁工作。北京市高校外迁可供选择的模式有三种:迁往北京郊区的大学城迁往河北省迁往京津冀外的其他省市

截至目前,除了北京吉利学院已经搬迁至成都市以外,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等都已经在建设当中。

在本次疏解首都教育功能的进程中,京郊、河北乃至整个华北各省,或许都有机会拥有外迁而来的“北京高校”。

而在这一轮浩浩荡荡的高校搬迁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方位格局,也必将迎来一派全新的样貌。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