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到底要不要让资本进入?
当然这件事,原本也由不得我们。
近期,“第一高中”教育集团在美国上市。该教育集团自称西部最大、全国第三的民办高中集团,拥有19所学校,超过2.5万名学生就读。
值得一提的是其19所学校中,包括14所高中、7所初中和4所高考补习学校,其中有15所占有“衡水”字样的民办中学,办学范围涉及云南,内蒙多地。因为其使用了衡水品牌作为校名,有不少人将这次教育赴美上市,称为衡水中学上市。
当然,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但是公办学校的校名和品牌被商业化利用,却也值得很多人反思。
众所周知,衡水中学位于河北,是一所公立中学,而且这些年在教学方面,成绩斐然,许多孩子因为这所学校,可以说改变了一生的命运,也培养出了大量的清华和北大学子。
也正是因为如此,衡水中学在许多家长心中烙下了优质资源的标签。或许,对于一些教育资源匮乏之地,能够引入衡水中学的教学资源,也成为了一些家长的愿望。
只是公立学校,到底该如何走出去,惠及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却也是棘手的问题。
在2014年,张韶维创办的长水教育集团与衡水中学合作,成立了云南衡水实验中学,该学校是一所民办中学。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在2017年,也就是该校首届毕业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82人参加高考,15人超过600分,而且随后的几年,600分以上的人数,也逐年攀升,从几十人到了二百多人。
从云南衡水实验中学来看,该校在引进衡水中学资源方面,还是非常成功的。然而,民办教育的崛起,实际上却不乏公办教育扶持的身影。或许,有人觉得这样做无可厚非,毕竟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在资本背景下,教育的成本却会被无形地推高,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比较民办学校来说,公办学校相对来说,收费较低。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是教育的现实和希望。不过,如果教育一切看“钱”,将会掐断贫困家庭孩子的升学希望,而且民办学校提前招生、“掐尖”生源等行为,也扰乱了教学秩序。
不过,笔者以为资本教育管理好,就是教育之福,但是如果管理缺位,那么将会是教育之祸。
因为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的确布局不平衡,而公立发挥调整优质资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也不能完全满足于家长和学生对于优质教育的渴望。因此就目前看来,资本进入教育行业,确实可以暂时缓解优质教育匮乏的问题。
可是,资本有追逐利益的动力和目的,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在利用好资本的力量,来改变当前中国“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的同时,也要加强管理。过去,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开发商借助引进名校的方式,推高自己楼盘的价格,其中不乏只是从名校那里获得了一个牌子而已。或许,对于开发商来说,欺骗了业主,但是却也伤害了教育。
当然,资本进入教育领域还带来了教育成本增加,而且天然地将人分为了三六九等,破坏了人生来应该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
可以说,资金和资本进入教育行业,的确引发了太多的问题。
通常来说,公办教育才是普适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民办教育的定位应该是补充和专业化,如果对于资本的介入不管不顾,让民办教育或在线教育过于强大,甚至充斥了大部分教育市场,那肯定会造成教育成本的不断攀升,富裕家庭的孩子享受着越来越优质的教育,普通家庭的孩子却面临“无书可读”的窘境。
毕竟,“衡水系”中学动辄每年2、3万的学费,是普通家庭难以承受或倍感压力的。
而教育资本化,带来的不只是“掐尖录取”、“学费昂贵”和“高考内卷化”,更会衍生出一系列投资、创收和盈利的新噱头,比如前文所说的在房地产楼盘建名校,推高房价;还有编撰一系列品牌化教辅资料,推动各种文具、图书和辅导材料的销售;此外还会在媒体平台精心包装各种名师、学霸的培训课程,顺理成章地踏上在线教育的“明星之路”。
然而我们,穿越资本的迷雾,只看得见喧嚣和浮华,却看不到诚意和奉献。
我总觉得教育事业应该是单纯、用心和无私的,如果每一个教育者,在引导、管教和培养孩子的时候,眼睛里只能看到金钱和数字,那又怎么能够从心底里萌生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呢?
当然,作为学生家长,也不必因为资本进入教育,就感到焦虑和担忧。
毕竟资本即便是猛虎,但是也有政策将其关在“牢笼”之内。而这也就需要教育的管理部门,能够做好监督,让资本能够为教育服务,而避免教育越来越功利化、产业化和高端化,最后为资本做了“嫁衣”。
毕竟,对于教育行业来说,赚钱只是过程;而教育好孩子,才是每一个教育者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