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你还记得你家宝宝第一次学会走路是在什么时候吗?
通常情况下,宝宝在一周岁的时候就已经具备独立行走的能力,虽说此时的他们虽然走不稳,但是经过跌跌撞撞的练习,一般在15个月时也能够走的很稳,等到18个月的时候,宝宝们就可以完全掌握向前跑和倒退的新技能。
正如同世界上找不到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孩子的个体差异也会导致他们的运动功能各不相同。
但最晚也不会晚于1岁半,如果宝宝到了一定的月龄还不会走路,宝妈就应该提高警惕,了解孩子发育缓慢的原因所在。
孩子15个月仍不会走路,宝妈却浑不在意
前不久在看到这样一个短视频:
视频中有个一岁多的宝宝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只能靠着肢体的力量在地上匍匐前进。仔细一看孩子两腿之间带着一个支具,原本可以随意变换动作的双腿,却因为这个架子而禁固起来。
直到看到这个博主之前的视频,答案才呼之欲出。
就在几个月前,在别的同龄宝宝已经能够追着妈妈的腿跑的时候,这个当时已经15个月的宝宝却还没有学会走路,宝妈总觉得,孩子学习走路是一个“理所应当”的发育过程,孩子现在不会,等他长大就好了。
这一拖就是好几个月,直到后来邻居发现孩子腿纹不对称,宝妈这才着了急,赶紧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发现,因为宝妈粗心错过了发现宝宝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最佳机会,这才导致了宝宝现在的遭罪。
网友看到这都议论纷纷,认为正是宝妈的迷糊才让原本健康的宝宝处于现在这种遭罪的地步,真的是害娃不浅。
髋关节发育不良真的那么可怕吗?比你想象更严重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四肢畸形病症之一:
这种病症是因为股骨头或者髋臼发育异常造成的,严重的情况会造成髋关节脱位,如果不及时地治疗很有可能会导致成年后关节功能的丧失,也就是说无法正常走路。
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宝宝学习走路时,通过宝宝走路的姿势和步态反应出来,换句话来说,如果孩子能够及时地学习走路,那么父母就能很明显地看出自家宝宝和其他宝宝的不同之处,从而及时地向医生求助。
毕竟髋关节发育不良越早治疗越好,特别是在1岁之前,如果能够提前发现宝宝的异常,那么借助外在的人工干预矫正,宝宝同样有恢复的可能。
但是,怕就怕家长不重视,以为孩子只是发育慢一些走路晚一点,殊不知就是这样的疏忽让孩子遭了大罪。
髋关节发育不良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吗?仔细看孩子身体你会发现不同之处
其实,细心的家长会时刻关注孩子发育状态,这种病因虽然不容易发现,但是在孩子成长中也会有所体现。如果孩子有这些特殊的表现,宝妈们就要注意了:
【表现一】:孩子的臀纹或者腿纹不对称
通常而言,人体的各个部位、纹路都是呈对称的状态,也就是说左边有一个纹路,右边也相同的位置也会有一条。
可髋关节发育异常的孩子因为髋关节的影响,常常会在臀部和腿部出现不同的纹路,这也是查看孩子是否有该异常发育的重要特征。
【表现二】:孩子的双腿长短不一走路会呈现鸭子样步态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孩子两条腿长度是不等长的,那么在走路的时候就会特别不稳当,常常走着走着就会摔倒,甚至还会出现跛行、鸭子样的步态。
【表现三】:孩子的髋关节活动有响声还会很疼
当我们发现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双腿会发出咔哒咔哒的响声,这是因为孩子双侧的股骨头从骨盆的关节窝中不停地滑进滑出造成的,这也是髋关节异常发育的早期症状。
此时人的身体还不会表现出疼痛感,待到情况越来越严重,疼痛就会随之变得剧烈。
当然,还有一部分的孩子还会伴有先天性肌性斜颈(颈部倾斜),足部畸形等典型的症状。同时,先天性髋关节异常还有遗传倾向,如果家里有孩子有此类病症,也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如何避免孩子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这些细节父母最好提前了解
★细节一:婴儿时期注意的襁褓方式
实际上,除了先天性髋关节发育异常的影响,父母使用的襁褓过紧,也会影响到宝宝正常的髋部发育,从而引发后天性的髋关节发育不良。
不想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帮孩子“松绑”。另外,包裹孩子时一定要掌握“上紧下松”的口号,让孩子下肢有充足的空间去活动生长,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细节二:多注意孩子的发展动向
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足够的细心,什么时候孩子会站立了,什么时候孩子该学走路了,只有时刻的了解孩子发展动向,才能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所在。
★细节三: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早到医院
有些家长怕花钱,也有的因为家里的长辈传授错误的育儿之道,从而让孩子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我想说的是,自家的孩子自己心疼,发现异常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诊治,耽误治疗会成为你一生的遗憾。
写在最后
孩子走路时间虽不是一而概之,却也是有着自己可靠的时间限制,如果超过了这个必要的时间限制,那么父母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前往医院检查,从而将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