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重视,希望孩子成材,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非常严格,然而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事情需要较真,避免孩子走错方向,但有些问题则应该宽松处理。
曾有一位教育专家指出“越是没本事的父母,越喜欢在这几件事情上和孩子较真。”如果在教育孩子上,你在这3点上犯了错,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避免继续犯错。
对孩子是否可以犯错上较真儿
很多家长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不允许孩子犯一点点错,只要孩子做的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轻则斥责怒吼,重则打骂惩罚。
《0-12岁儿童社会性发展》这本书中提到孩子犯错的原因
1、孩子对社会和家庭规则陌生,要求孩子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做件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2、孩子学会规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不停地被引导和不断练习,其中言传身教很重要。
3、孩子犯错时,父母的态度决定改错的程度,从父母角度看,孩子犯错愚不可及,但从孩子角度来看,自己的犯错是因为自身认知局限性决定的。
一个年轻人问得道的老者:“智慧哪里来?”
智者说:“精确的判断力。”
年轻人又问:“精确的判断力哪里来?”
智者说:“经验。”年
轻人再问:“经验哪里来?”
智者回答:“一次次的错误。”
孩子的成长就是从一个个错误累积而来的,不允许孩子犯错,就等于不允许孩子长大,非常可怕。
孩子犯错,父母的不依不饶,斥责辱骂,只是让孩子表面屈服,孩子的内心并没有认识到错误的根本,这样的孩子不但会出现唯唯诺诺,怕输不敢挑战的性格,还很有可能钻牛角尖,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滑到底,长大后,出现一个更大的错误。
孩子犯错不可怕,怕的是没有从内心认识到错误,不能在跌倒后站起来。所以,当孩子出现错误,指导孩子走出错误,比指责孩子犯错更重要。
在孩子的成绩上分分计较
上海社科院曾经做过一个调查,95%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应该进入前5%。
从孩子开始上学,“双百”、“第一”就成为了很多家长的执念,他们心安理得地认为自家的孩子就应该考第一,是学霸。
很多孩子从三四岁就开始学英语,学数学,家长恨不得自己家的娃摇身一变成神童。
分,变成了家长的命根子,他们的眼里只有分数,孩子变成了考试机器。
他们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孩子,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成长中,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分数,而是爱的温度,再高的分数也远没有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重要。
越来越多的孩子高分低能,分数高德行低,甚至不少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甚至得上“空心病”,最大的原因,就是父母只关注分数,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
曾有一位心理咨询老师说,做咨询的家庭中有90%都是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厌学,逃学,甚至抑郁,而这些孩子的身后都站着一个眼里只有分数的家长。
我们恨不得孩子一天有48小时用来学习,恨不得孩子长三个脑袋来学习记忆,恨不得有N个分身能上课外班。
睡眠不足,近视眼,体能下降,这些肉眼可见的问题正在袭击我们的孩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反省吗?
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有一种常用手法,叫做留白,就是说在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
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他们也需要大量的留白,给他们时间,自己去思考,去反思,去观察认识世界。而父母也不要将目光全部放在成绩上,更多关注孩子的品行人格发展,才是更重要的!
在金钱上斤斤计较
不少家长认为“钱乃万恶之源”,孩子太早接触金钱,孩子的品质一定会变得市侩,铜臭。
可是我们回过头看看现在的孩子,虚荣奢侈的消费观,好高骛远的价值观,重金打赏主播,氪金打游戏,成为各种网贷的目标群体,其背后的原因,就是缺乏财商的教育。
财商,不仅是对金钱的认知,更是一个人与金钱财富打交道的能力,创造财富、驾驭财富的能力。现在的时代,缺乏财商的人,就等于瘸腿走路,看不到机遇,抓不到机会,甚至在性格上也会过分斤斤计较,不大气。
《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曾指出:别用“穷人思维”教育孩子。
财商教育,不光是懂得如何理财消费,更是提高孩子的认知模式,培养一个人的价值观的教育,而这种教育越早启蒙越好。
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谈钱,可以通过一些绘本给孩子帮助孩子理解钱的由来,明白钱到底意味什么;
适当给孩子零花钱,不要担心孩子是否会冲动花钱,因为孩子就是在这样自主支配零花钱的过程中,学会合理用钱。
引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让孩子明白钱可以实现“买卖”的交换关系
我们可以在孩子的德行成长中,收紧控制,不让孩子长歪出错,但是在这3点上,家长要学会适度地放手。
教育应该是一个有紧有收,张弛有度的过程,想让孩子长成为一个正常的孩子,既要给他划定范围,又要给他一定的自由度,这样的孩子才能懂分寸,懂进退,在内心人格上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