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则新闻,让我对家庭教育产生了严重怀疑:
广东一位单亲爸爸,英语系高材生、企业高管,在儿子出生后,辞掉了工作专职带娃。
17年,他把所有的时间、金钱、空间都花到了孩子的教育上,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陪伴,
他卖房、捡破烂,也要送孩子去国际学校读书,
十几年如日,奋力培养,儿子去年终于以托福满分的成绩考入了美国一所名校,
然而这个孩子3月5日,在异国他乡自杀身亡。
哪个父母都无法承受这样的悲剧,
一个“完美父亲”、一场“完美教育”,最后竟把孩子送上了绝路……
我们生活在一个焦虑的时代,学区房、早培班、英语考级、奥数比赛,我们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花尽一切心思,只为孩子赢,
但孩子赢的背后是什么呢?那个结果真是我们想要的吗?
01
今天父母的普遍焦虑
在我生活的城市深圳,前些天,因为某中学的一份招聘名单引发热议,
这份2020年新入职的教师名单,足已吓到大部分正在呕心沥血培养孩子的家长。
先来看语文组,一水的清北硕士,其余3位,分别来自于香港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
数学组更“可怕”,被录取的绝大部分是博士,只有两位来自世界名校的硕士;
英语语则全部都是海外顶尖高校的留学生。
看完这份名单,网友们纷纷高呼——这也太!内!卷!了!吧!
你可以说,这么高的学历去中学当一名普通教师真是浪费,
可这仅仅是一个缩影:如果你的孩子将来去应聘一所知名学校的普通教员,意味着你的孩子要跟这些超级牛的人才拼,
你的孩子有足够的实力胜出吗?
蔡老师对今天家长焦虑的解释一语中的:
我们都信奉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
以前好好学习,就能考上高一级的学校,从而改变自己原来那个身份,但现在呢?
知识改变命运,变得非常非常困难,
这是一个阶层板结的时代,我们还按照二三十年前那样学习,那么这个孩子就会被别人落下,
直白一点,如果你不去鸡娃,帮助孩子学习的话,他很有可能被这个社会时代所抛弃,
这是教育内卷的真实原因。
我查到了一份统计表:
1985年,拿一张本科学历,可以轻松碾压98.71%的同龄人;
2000年,可以打败94.3%的同龄人;
到了2020年,只比56.9%的同龄人有优势;
这个趋势,在未来20年还会被放大!
在这个大背景下,每个家长都得拉着拽着托着孩子往前拼,这是社会的大趋势,谁也没办法扭转。
02
要不要把孩子带进“分数”的沟里
在一场“鸡娃”的洪流之中,跟同龄人拼分数、拼成绩、拼学历,是一个更保险的决定,
然而正如计算机科学家、畅销书作家吴军所说:“命运是多个变量互动的结果”。
蔡朝阳老师做了二十年高中语文教师,2016年以前,他一直在体制里面一个重点中学教语文,也带出了好多届学生。
他跟我分享了教书生涯的两件小事:
一个同学,是那种典型的“小镇做题家”的孩子,他非常聪明、非常勤奋,但他大学毕业以后,回到跟我说,老师啊,我到了大学以后才发现,‘我是一个傻子’,
这个用词比较激烈,为什么他说是一个傻子呢?因为他除了做题以外什么都不会,
别的同学在那边谈论足球、谈论英超,他不知道,
别的同学在做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他不会,他只会做题。”
这或许是家长一焦虑就逼着孩子去写作业、去刷题、去背古诗、去学奥数、去搞成绩的远期结果,
因为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干别的。
另外一个孩子,
“有一年高三毕业送给我一样礼物,是一件T恤,上面写了一句英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人生而聪明,但死学知识却愚弄了我’,
这个孩子很聪明,具有自我的创造力,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好,虽然也考了一本,但不是特别好的那种,
但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他现在在干嘛呢?
他开了一家做母婴用品的店铺,已经获得了第一轮一百万美金的融资。”
两个孩子的命运走向,是不是让人唏嘘?
每当孩子的分数公布的时候,也是最拉仇恨的时候,“一山还有一山高,鸡蛋还有鸡蛋糕”。
人情冷暖、悲欢离合、风雨仓皇、世态炎凉,万般滋味都在这里了,
分数是一道杠,但完完全全把孩子“埋”进分数里,他就没有办法去发展自己的“变量”,自己的“加分项”,
而在一个学历不再是奢侈品的时代,真正拼的,其实是孩子自己身上的潜能,
一个孩子过早地放弃自我,其实是一种更大的风险,
因为他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谋生能力,
什么是家长用尽洪荒之力,把孩子带“沟”里?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例证。
03
理解童年,它不是为了未来做准备的
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学初一、初二的知识,
初一、初二的物理、化学、数学,孩子们五六年级就开始学了,
因为五六年级毕竟是小学嘛,学业负担比较轻,
那么初一初二,多出时间来干嘛?刷题,这样的话孩子就能赢在起跑线上了。
这就是抢跑!本来童年有童年应该做的事,现在童年简单等同于刷题时代,
估计很多孩子回忆童年的时候,都是父母、老师的鸡飞狗跳,和没完没了的作业……
童年并不需要被精致地安排起来,精致地包装起来,为某一个未来时刻做准备,
蔡朝阳老师说:“童年的根本价值在于唤醒孩子的原力觉醒”。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天才,每个孩子他内心都有圆满满的原力,只是我们带错了地方,
我们现在全民都在拼孩子的起跑线,都在跑道上练长跑,讨论要不要在这个跑道上抢跑,
可是明明这个孩子它是一个会飞翔的孩子,为什么偏偏要让他在跑道上跟人家去比赛长跑?
孩子自己的生命力,比你牵着他,赶着他走的状态要强得多,
当孩子沉迷于某一件事情,茶饭不思,你再叫他他也听不见,给他最爱吃的巧克力、冰激凌他也不吃,
他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是在发展自己的天赋,
你批评孩子、指责孩子,作业还没写完,又在玩乐高时,你或许正在悄悄地在扼杀一个未来的空间建筑大师,
我们不要把教育给狭隘化,
教育能够唤起一个孩子的能量,比你所知的远远大得多!
童年不需要被密密麻麻的学习任务填满,
孩子也不需要一定优秀,
教育真的不是只有一种答案,凡墙都是门,只要叩门,就有回应。
通往罗马的大路,不只一条,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