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小步在家早教原创,欢迎个人关注、转发、分享
之前我在某文章的一处提到了“有些惩罚毫无意义”,有几位家长留言说他们都懵了,不知道孩子犯错后该不该惩罚,要怎么惩罚。
关于“惩罚”这个话题想说的太多了,今天一口气聊完吧~
01
惩罚≠痛苦
我为什么说那些惩罚毫无意义呢?
其实文章当中说到的是“极端的、消极后果的惩罚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先来花1分钟时间了解一下这种惩罚长什么样子:
“这道题又做错了,必须打你手心才能长记性”;“你这个坏孩子,去小黑屋反省一个小时”;“如果不道歉,妈妈再也不喜欢你了”。……
不少家长都会通过以上打骂或者恐吓的形式来惩罚孩子,而这类形式在心理学界就被叫做——消极后果。
我再举一个消极后果和直接后果相对的概念的例子:
孩子贪玩错过了晚饭时间,结果没饭吃——这叫直接后果。
孩子不写作业,家长惩罚不许吃饭——这叫消极后果。
怎么理解呢?
孩子因为贪玩错过了晚饭时间,结果没有吃到饭,这是有逻辑联系的,孩子自然会明白“哦,原来晚饭是有固定的时间的,如果我不遵守规则,就容易没有饭吃。”
而孩子不写作业,家长就惩罚孩子不许吃饭,这两者是没什么逻辑联系的,只是家长想通过让孩子痛苦的方式来达到惩罚或宣泄情绪的手段。
类似这样“消极惩罚”的案例也是频上新闻:
(不写作业被父亲丢到火车站乞讨)
同为一个被辅导孩子作业搞得血压飙升、经常崩溃的母亲,我真的非常理解父母忍不住想用自己的“权力”对孩子实施一定惩戒的心情。
可是“消极惩罚”甚至“报复性惩罚”,除了把孩子越推越远、让他们对我们满怀敌意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
前段时间还看到一个新闻,我的心都要碎了。
一个小男孩因为撞碎了学校的玻璃,担心受到惩罚,留遗书跳楼自杀。
“nai nai,我前天5把学校的bo里zhuang sui le,我之到要chen fa,suo以我跳lou了。”
没人知道这个孩子写下遗书时,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
但可以确定的是,男孩过往的经历告诉他,做错事是要受到惩罚的,而且这个“惩罚”要远比死亡更让他恐惧。
当然生活中不常出现这样极端的案例,但是就日常来说,“消极后果”的惩罚看上去见效很快,但是当惩罚停止了,孩子很容易恢复原状。即使我们用很严厉的手段,让孩子哭了、怕了、求饶了,并不代表他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而很可能只是出于单纯的害怕甚至产生“一遭受惩罚就求饶”的条件反射。
长此以往,我们得到的很可能是一个逐渐变得自卑胆怯和自我怀疑的孩子。
02
不惩罚≠不管教
那么,孩子犯错了,还要不要管教一下?
当然要!
在分享怎么做之前,请大家先来回答一个问题: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A. 为了让他以后不要再犯错B. 为了发泄怒气或报复孩子
相信没有家长会选B,但我们的确有很多时候,惩罚孩子的原因是出于B。
情绪一上头,行为就容易背离初衷。
我们常常因为孩子触犯了我们的权威,而想要震慑他们——“看我不治到你服气为止”;
也常常因为实在控制不住怒火,就大发雷霆——“看我不打死你”。
所以说,无论再怎么愤怒和焦虑,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实在太重要了——“为了让他以后不要再犯错”。
强烈建议你们实施“惩罚”的时候,参照美国心理协会刊登的《行为分析手册》中提到的“有效的惩罚”的3个原则:
原则一:惩罚和不良行为应该有直接联系
“直接联系”就是上文说到的“直接后果”。其实,孩子在两三岁时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有些错误的后果完全可以交给他自己来承担。切记,大人不可以参与和干扰哦。
比如,大亨小时候发脾气故意摔坏了自己最爱的玩具,那我就告诉他,“你把玩具弄坏了,所以你再也玩不了这个玩具了。”这就是在提醒他,要承担自己弄坏玩具的后果。
知道了这样的后果,大亨虽然哭闹了一阵,但他却会开始思考,并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以后再玩玩具时,他就学会轻拿轻放。
对了,还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在可控范围内(敲黑板,不是让孩子自己任意作死)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并提出自己的优化建议,进一步帮孩子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原则二:一出现不良行为就要给予统一强度和方式的惩罚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自己在惩罚孩子时会带着强烈的个人情绪,以致于对孩子的惩罚强度取决于你有多生气,而不是这件事的严重程度。
比如今天心情好就不惩罚孩子,明天心情差就狠狠罚……如果每次惩罚时都这么随性,就很难让“惩罚”起效哦。
原则三:惩罚要在不良行为出现后立刻进行
很多妈妈都会习惯性警告“你下一次要是再犯,我就……”又或者这次错误小就不追究,下次错误大了一并算账……但是这一次的惩罚都没有做到位,孩子忘了你的“警告”之后,下一次一定还会再犯错。
所以啊,不要总是将希望寄托在“下一次”,最好“这一次”就让他彻底记住。
除了上面的3大原则,我还有2个关于“惩罚”的心得,也一起分享给你们~
心得一:引导孩子自己思考错误
在“惩罚”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到底哪里做错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完成“让他以后不要再犯错”这个目标。
这里有一个关键动作——“听他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反常识的现象,那些能言善道的家长,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能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为啥呢?因为父母太厉害太精彩了,就没有孩子发挥的空间了啊。
当你滔滔不绝地讲着那些大道理时,他们并没有吸收多少,那一段时间对他而言,是“放空时间”。
所以,我们尽量学会做一个“沉默的家长”,你可以告诉他:“你今天咬邻居小胖的行为让我很不高兴,原因我也说不上来,你能帮我想想吗?”
另外,在孩子认识到错误的同时,一定要记得告诉孩子们怎么做是正确的,比如,与其说“下次不许咬人”,不如说“我们一起去向小胖道歉,得到他的原谅怎么样?”
心得二:“冷静角”很有用
当我们惩罚孩子的时候,他们难免会情绪激动,甚至抓狂,这个时候可以采用很多美国家长都在用的方法——设置“冷静角”(之前在小步的文章里也简单提到过)。
虽然“冷静角”不能算作真正的“惩罚”范畴,但它确实是管教孩子的有效手段,当孩子情绪爆炸,“油盐不进”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自己呆一会儿,让“发热”的大脑冷静一下。
我家的“冷静角”设在一个可爱的小帐篷里,每当我和大亨发生争执,我们就会自动暂停,他抱着自己的玩具钻进他的冷静角,当我们都冷静下来以后,再去分析刚才的错误,然后用冷静的头脑去分析这件事,得到更好的结果(如果你们对“冷静角”感兴趣,可以留言告诉我,我专门写一篇文章好好说说~)
总之,遇到孩子犯错,不要急于依靠暴力威胁或体罚,切记,“惩罚”不是为了收集孩子的眼泪、积累孩子的畏惧情绪。
教育孩子不容易,心平气和地教育孩子更难。啥也别说了,和孩子一起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