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
1949年6月
陈嘉庚应毛泽东的邀请
从南洋回国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并参与审定了国旗、国歌等方案
9月27日
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陈嘉庚被选为常务委员
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陈嘉庚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
之后
周恩来总理热情挽留陈嘉庚常住北京
但是陈嘉庚却并没有入住宽敞舒适的四合院
而是选择回到厦门
他要解决一桩心头大事:
修复并扩建厦门大学
而在陈嘉庚准备回厦门的同时王亚南接到了国家任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的首任校长
王亚南执掌厦门大学期间
十分注重发展学校的科研能力
1950年王亚南在厦门大学设立
经济、化学、海洋三个研究所
并招收研究生
不断强化学校的研究力量
1950年12月
陈嘉庚成立了厦门大学建筑部
亲自负责学校的建筑工程
已是76岁高龄的陈嘉庚
无论天气晴好与否
每天至少视察一次建筑工地
视察时
他不时用手杖敲击建筑及地砖
发现问题便吩咐工作人员及时返工修正
他以步带尺、执杖为笔
实地勘察地形
现场勾画设计蓝图
成为厦门大学学生们记忆中动人的一幕
新扩建的建南大会堂
被认为是陈嘉庚倾注最多心血的建筑
它依坡而建
正面向南俯瞰大海
楼前是半椭圆形的运动场
建南大会堂建成近70年目前是全中国高校中座位最多的大会堂会堂里的木椅在半个多世纪后依然牢靠如初时间检验的不仅是会堂的质量也是陈嘉庚的远见卓识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陈嘉庚的办学精神厦门大学无疑成为这样一个典范
作为曾经的华侨巨富
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嘉庚的生活却“寒酸”到了极点
吃饭最常吃的两样东西
一个是地瓜煮稀饭
一个是文昌鱼
当时陈嘉庚每月的工资是500元人民币
但是他每月只留下15元作为生活费用
剩下的全部用于学校建设
1961年8月12日
87岁的陈嘉庚在北京逝世
临终前
他将自己的最后上百万元财产全部捐了出来
工作人员在整理他的遗物时
发现了一枚刻着“嘉庚”字样的私人印章
这是他离世时留给自己的唯一物件
2008年
陈嘉庚纪念馆开馆仪式上
陈联辉将祖父这枚私人印章捐了出来
这是陈嘉庚后世子孙手中唯一的遗物
爱国
是贯穿陈嘉庚先生一生的主线
理解了这一点
我们才能够理解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陈嘉庚先生做出的所有选择!
1990年
国际小行星命名中心将第2963号小行星
命名为陈嘉庚星
一百年来
厦门大学为祖国培养了大量人才
自创办以来
毕业生数万人
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都出自该校
“以我民族之众,
知识日开,定有雪耻之日!”
陈嘉庚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的呐喊
依然振聋发聩
依然振奋人心
作为享誉世界的“橡胶大王”
陈嘉庚没有给子女留下一分钱
他散尽了一生的家产
却留下了“富可敌国”的财富
群贤楼前
校主陈嘉庚的塑像就静默在棕榈树旁
凝望着倾注了他毕生心血的厦门大学
迎来送往一届届莘莘学子
导演:冯海芸 刘慧军
编辑:马爱杰 王亭雅
主编:姜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