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团·安歌
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
答案并不明了。每位父母都在尝试和摸索中,费力地寻找答案。
或许是名校入场券,是价格不菲的课程,又或许是见过繁华的底气。
然而,真正好的教育,功夫并不在孩子身上。 李玫瑾教授说过:孩子的根在父母,言行出自家庭。父母的一举一动,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轨迹。
打好家庭教育的根基,孩子的成长才会越来越顺。
而真正好的家庭教育,莫过于,父亲是榜样,母亲是基石。
李玫瑾教授说,母亲的情感养育,是孩子生命的起点。
6岁以前,母亲对孩子的陪伴,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生命早期的时候,母亲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母亲和孩子的互动,是孩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方式。
母亲平和而愉悦,孩子看见的自己,可爱、自信、被接纳;
母亲冷漠而情绪化,孩子看见的自己,抑郁、孤独、被否定。
换句话说: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就是孩子解读世界的方式。 而孩子对母亲的这种天然依赖,使得母亲成为孩子最重要的教养人。
母亲的性格、品质和习惯,会让孩子本能地跟随,最后刻入身体,影响一生。
作家莫言曾说,最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母亲的坚强和乐观,让莫言拥有了笑对苦难的勇气和自信。
好的母亲,是孩子安全的港湾,是孩子温暖的人生基石。没能得到母亲情感滋养的孩子,终其一生,都活在孤独和自卑的底色中。
导演姜文在《十三邀》上,谈及与母亲的关系,困惑地说,我跟我母亲的关系一直都处不好,我一直想处好。
姜文的记忆中,母亲一直不高兴。
考上中戏时,母亲冷淡地扔下录取通知书,让他去洗衣服。
后来,他给母亲买房子,可是母亲一次都没有住过。 母亲的不高兴,让姜文忍不住的讨好,却又一次次的失望。这种不被接纳的痛苦,让姜文渐渐失去了自信。
母亲,是孩子生命的起点,孩子对母亲的渴求和依赖,几乎永恒不变。
而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也会贯穿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胞。
作为母亲,成为孩子的定海神针,给他积极的接纳和陪伴,就是给孩子最好的馈赠。
相较于母亲的天性,父亲的角色很容易被忽视。
然而,好的家庭教育,一定离不开父亲和母亲的共同参与。
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说:母亲把孩子照顾得再好,也取代不了父亲的角色。
因为,母亲连接着孩子的过去,父亲却更能够引导着孩子的未来。
有研究显示,在孩子早期发展中,父亲的参与程度多少,对孩子的人格形成、认知行为、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都有着密切的影响。
可以说,父亲是孩子行为的榜样。父亲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品质。
电影《夺冠》热映,女排队长朱婷格外瞩目。站在沸点之上的她,肩负满身荣耀,又承担着压力和责任。
朱婷家境贫寒,打球的初心本是为了改善生活。可凭着心里的那股劲,她咬牙坚持下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朱婷的坚韧,来自父亲的影响。
朱婷最初去体校训练时,一度很不适应。身体的辛苦,心里的孤独,让她忍不住和家人哭诉。
母亲心疼动摇了,父亲却鼓励她坚持下去。
在市体校那段时间,父亲每个月都会去看望她,给她捎上自家的馒头和咸菜。
就这样,在父亲的激励中,朱婷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最终迎来了属于她的时代。
对于家庭来说,父亲也许承担着更大的经济压力,他们很难有时间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 然而,父亲对孩子的有效影响,并不仅仅在于陪伴时间这种物理层面。
父亲的角色本身,他处理问题的方式,对待母亲的态度,都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品性。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如果说,母亲为孩子提供生命的滋养,那父亲则是帮孩子实现生命的延展。
看过一句话,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
优秀的孩子,从来都不是横空出世。
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冰山表面。冰山下面隐藏更深的,是父母的用心、智慧和格局。
功底深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他们目标坚定,柔和而有力量,春风化雨般地将教育洒进孩子的生命。
这样的家庭,离不开父母的合力。
这样的养育,才是最高级的滋养。
不久前,一段装修改造节目的回访视频片段,在网上火了起来。
这个房子是节目组遇到的极大挑战。虽位于北京的闹市中心,却只有狭小的10平米。
改造之前,一家三口的活动,全都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完成。
摆不下两张床,父母就住下铺,孩子住上铺。
没有厕所,孩子起夜用尿桶,大人就跑公共厕所。
厨房小到两个人没法转身,妈妈每次做饭要靠风扇吹油烟,可这还兼做了小小的洗漱间。
如此简陋的居住环境,一家人的精神世界,却富足而丰盈。
房子太小,容不下衣柜和电视,但有着满满当当上万本的书。
陪孩子读书,成为夫妻俩雷打不动的习惯。
经济不宽裕,但爸爸会每周买一束鲜花,给家人带去生活的仪式感。
闲暇之余,爸爸还会穿上超人的衣服,陪孩子打闹一番。 一家人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格外动人。
空间有限,但夫妻俩却用爱和智慧,带孩子体验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在教育这个课题前,有的父母选择了向左。 他们奔波忙碌,在诸多压力中,忘记了孩子最本真的需要。他们焦虑暴躁,对孩子的问题束手无策,像抓浮萍般求助外力的管教。
而有的父母选择了向右。 他们站在孩子的身边,牵着孩子的手,陪他渡过生命的重要旅程。
他们平和坚定,给予孩子需要的精神营养,丰盈孩子的灵魂。孩子的成长其实并没有太多偶然,父母的功底,早就指向了终点的方向。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撼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如果你是母亲,请给孩子温度,你的态度,奠定了孩子的人生基调;如果你是父亲,请成为榜样,你的言行,会指引着孩子应对世界。
与其费力拉扯孩子,不如用心做好自己。
这是教育的格局,亦是为人父母的智慧。
作者:安歌。育儿之路漫漫,左手理论右手实践,和娃斗智斗勇在线。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