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金陵名校,南京一中在今年的高考中出了名。
但出的不是好名,却是臭名。
高考出分,本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事,南京一中这次就愁大了。
隔壁,河北衡水中学仍旧保持了好成绩,文科方面,全省前十名,衡中进了八人,前三名都是衡中的学生;理科方面,全省前十名,衡中占了进了八人;700分以上的人数达到了七十五人,真可谓是笑傲全省。
相比之下,南京一中就让人大失所望。
江苏高考总分480分,南京一中400分以上的却只有十人,再加上与其同层次的金陵中学的60人,南师附中的120人相比,更是差强人意。
而一中只招收南京市高分初中毕业生,这样一所奉行“高分入校”的学校,却在高考中将学生“低分送出校”。
这样一份答卷自然不能让家长满意,于是很多家长纷纷汇聚在学校门口,举着“一种不行”,“校长下课”的牌子,用行动表现对学校的不满。
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这所曾受尽拥戴的金陵名校,会沦落到被家长唾骂的地步?
也许,正是一直以来的荣誉迷花了南京领导的眼,让他们选择轻视高考,从而一味鼓吹素质教育。
有人说,这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但谁是鱼,谁又是熊掌呢?
恐怕家长在这个问题上与一中校长并不一致。
素质教育与高考相背而行?
近年来,鼓吹“素质教育”,轻视高考的声音越来越大,不仅在学生,更在老师之间流传开来。
一时间,学生们似乎为自己的懒惰找到了理由。
老师也出于对学生们的同情纷纷同意减负。
但深处学校这一风暴中的温室之中,老师、学生往往忽略了社会中激烈的竞争。
社会不是伊甸园,它更像一个斗兽场。或许,只有深陷其中的家长们才会懂得它的残酷。
如果说,素质教育与高考,是鱼与熊掌的关系,那么,在家长看来,高考才是熊掌。
而二者一定只能选其一吗?
我相信,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不是低分高能的。
成功的素质教育:
应该是有着强大的共情能力,所以他应该懂得体谅父母的苦心;
应该是有着良好的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所以他一定不会学不好语文;
应该是有着发达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他不应该学不好数学和物理;
应该要了解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所以他不应该学不好地理;
应该要了解自己的国家,所以他不应该学不会历史和政治;
应该要对自然万物有所了解,所以他也不应该学不好化学。
这样才应该是素质教育所培育的人才。
素质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与高考不是相背而行,恰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所谓的“低分高能”恐怕只是素质教育的失败品,是失败教育的一块遮羞布。
轻视高考的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
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而普通人想要发展,想要好好生活,只能通过高考这一途径。
高考这一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隋唐开始,科举制就成了朝廷选拔人才,普通人翻身的唯一通道。在这一通道上,不论性别、年龄、出身、地位,只论最后交出的成绩。也许它不是最优秀的,但它确是最公平、适用范围最广,也是最合理的。
今天,我们印在课本上的文章,有多少出自科举中的佼佼者?
杜甫、文征明、苏轼······
杜甫诗写得一流,得“诗圣”之称,文征明诗画皆算得上一流,至今为人知晓,苏轼更是诗、书、画等一流,文他能够写出千古名作,理他也可修建水利设施,造福一方百姓。
而科举的失败者,比如范进,多年科举不中,不仅为人耻笑,受人冷眼,更是生活潦倒。当他终于中了举,人们就把他当成了老爷。
固然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再有就是《武林外传中的秀才,他人倒也不错,只是书读死了,在中了个秀才之后,也没有别的什么功名。他的生活同样很潦倒,祖产全部变卖了,只剩下张地契,读的书倒不少,也只能在家小客栈里当个账房先生。
更多的则是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不为人所知的。
而现在,情况同样如此。
考上985、211的学生一出校门就是各种大公司的offer,而普通大学毕业的出了校门,大多做着与所学专业天差地别的工作,每天为生活奔波劳碌,没有诗和远方,有的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日三餐,和房租水电。
高考有尽头,生活却无止境。人一旦停下脚步,止步不前,那么往后余生的道路,都充满了泥泞。
鄙视高考的正确做法就是战胜它
高考能够改变我们的一生,但这并不是说高考就没有它的缺点。
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口众多,所以为了要在高考中战胜其他人,就难免要用些极端的方法。
比如,早上六点半进班,下午五点下课,六点上晚自习,十点晚自习下课,而中间的早午晚饭各不到一个小时。
甚至有的学校不让女生留长发,就一个学校的学生无论男女都是短发。
这其中的佼佼者还是要数大名鼎鼎的河北衡水中学了。
这是来自一位学生的自述:
我们每天利用做操前的时间看书,吃饭都是拿着小本子跑着去,给家里人打电话也是短短几分钟。
其他时间更是不用说了,上厕所、洗漱都是掐着点儿来。
当然也是真的辛苦,有时候学的脑子都要炸了,但看别人都还在学,也只能强压着不适继续。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还得把白天学的知识在脑子里过一遍。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当拿着手中理想的学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回想自己这些年,就觉得很充实,很佩服自己。
试问,这样自律而且愿意吃苦的学生,是考试机器吗?
我们在这样的人面前有竞争力吗?
世上终究还是天才少,而普通人占多数。这样的能够考出高分的孩子也并不是由于智商比谁更高,而是他们清楚自己的目标。
正是因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在面对种种困难、艰辛时,他们从不低头。
他们不是天才,但却是聪明的,他们知道如何利用现有的制度来为自己服务,懂得要得到什么就要付出同等的汗水。
高考是残酷的,失败者要比胜利者多得多。
与其顾影自怜,鄙视高考压迫孩子的天性,倒不如学会利用规则战胜它,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
高考是你最后的公平
高考时,大多数人都处在同一水平线,固然其中不乏一些佼佼者,但其中的差距总归是你凭借努力与汗水,能够赶得上的。
高考不在意你是谁,来自哪里,出身如何,背景怎样。参加高考,只需要学习,并不用为其他事而分心。
等出了学校的大门,那些有背景的人,则不需要为此付出太多,因为他们的父母已经为他们事先摸到路的尽头。
而你则处在一个迷茫的状态,这时候你有没有家人能够为你出谋划策,指点迷津,就成了很重要的一点。
面对未来,一头雾水的你不知道要选择哪条路走,因为每条道路都不会告诉你尽头有什么,路上会碰见多少挫折。
你只能慢慢摸索,等待社会磨平你的棱角,这时你就成了芸芸众生之中的一员,曾经远大的抱负成了遥远的空想,只能为了生活奔波。
你也许对此很是羡慕,但为时已晚。
而你的孩子,还要走你走过的路,经历你经历过的挫折。
与其如此,倒不如正视高考,把它当作一个难题,学会去克服它、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