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用学奥数了?官宣竞赛与升学脱钩,只差一项措施

想让孩子上重点初中吗?没学过奥数,没玩过竞赛,没什么证书,也没啥关系,能进得去吗?这个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中国很多家长面前。孩子对玩竞赛真没兴趣,可为了上个好初中,逼得家长不得不牺牲周末休息时间,花费几万学费,把孩子送去上课外班,孩子身心俱疲,家长头疼欲裂,何苦呢?3月31日,好消息来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竞赛,现有的5项奥赛只面向高中阶段的学生,不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他还特别强调:任何竞赛项目包括获奖成绩,均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要严格规范竞赛项目,落实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

通俗来说,这几句话表达了两重意思,一是小学初中不提倡竞赛;二是中小学入学不能把竞赛成绩当成入学的依据。竞赛和升学就此脱钩了吗?竞赛是从哪来的,怎么就变成了今天的样子?竞赛不作为依据,就真的没用了吗?这项政策要落地,需要配合哪一项措施呢?让缪老师陪你聊几句。

一、竞赛的初心是好的

你还记得竞赛最早的样子吗?我今年43岁,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有小学的学科竞赛了,那个时候叫做“奥林匹克竞赛”。我去参加过这类比赛,成绩普普通通,但真的有同学因为拿到名次享受了小升初的加分,本来考不上的初中,他们也能有机会去上,所以我对这件事的记忆特别深刻。

最早的时候,竞赛是为了培养人才,选拔出在某一个方向上具有特长的学生,同时让更多参加比赛的孩子拓展思维,提升知识广度,初衷绝对是好的。可是由于它挂钩了升学,就很难保持自己的“纯洁”。

二、慢慢地它就变了味

在我上小学的年代,同样也有舞弊存在,家里关系好的能够优先享受到“加分政策”,评奖评优、竞赛选拔,玩得不亦乐乎。教育资源不平衡,大家都想上好学校,平日里道貌岸然的人们,为了自己爬上去自然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

越来越多的家长“醒悟”过来,商人们也嗅到了商机。本来是面向“兴趣”的举措,迅速被玩成了“功利”。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种竞赛迅速成为了“必修科目”。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学,为了“有所交待”,也为了收割优质生源,在学生入学时默认“竞赛成绩”就是敲门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三、不做依据还有妙用

有六个字,我说出来你应该很熟悉,但你未必了解它们背后的意思,那就是“两依据,一参考”。新高考改革提出了这六个字的口号,两依据是依据什么?一是三门主科成绩,二是高考中的其他三科成绩;一参考是参考什么?综合素质。在很多省份和小部分高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模式中,这个“一参考”的综合评价,就能带来成绩上的优惠。

注意在本文开头的时候,官方的措辞是什么?“任何竞赛项目包括获奖成绩,均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这里用的是“依据”两个字,那我现在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某一所学校提出,我们的入学不依据竞赛成绩,但是参考竞赛成绩,算不算违规呢?如果它提出,成绩相同优先录取有竞赛成绩的学生,算不算违规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四、配合政策推出措施

政策的执行是自上而下的,有了“应该怎么干”,还需要解决“具体怎么干”和“干错了怎么办”的问题。如果地方决策者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对于学校的要求是“坚决不允许在录取中加入竞赛成绩因素”;如果家长发现学校在录取中有违规行为,可以直接举报并迅速得到调查结果反馈;如果有人违规操作,立刻就丢了饭碗,那政策的执行自然顺畅。

最后我想说:如果有一天,优秀的师资流动起来了、优质的资源向弱势地区和学生倾斜了,咱们当家长的可能就没那么焦虑了。你说对吗?来评论区聊聊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我是缪老师妙笔生花,欢迎关注。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