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我们的孩子就像在经历一场“战争”。
都说高考可以改变一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但是让孩子们为了高考而日复一日地拼命,似乎远离了“教育的本心”。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面对着一个显而易见却又近在咫尺的跃迁机会,你不努力,自有人悬梁刺股、争分夺秒;你不拼命,自有人披荆斩棘、废寝忘食。
当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教育,因为高考而变得日趋疯狂时,谁会在意那些孩子在“罐头工厂”时的情绪和感受呢?
高考再重要,也不过是人生的一处驿站,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当然应该鼓励和激励孩子,面对挑战和关卡,义无反顾地全情投入,实现自己的目标,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是,翻过了高考这座山,跨过了高考这片海,我们的人生,也不可能处处尽是坦途和大道。
不管是殊死相搏,还是闲庭信步,高三学生通过高考,收获的应该是勇气和信心,而不是创伤与痛苦。作为父母和老师,费尽心力培养出的有些“小镇做题家”,除了高考什么都不会,只会做题什么都不懂,那么这样的教育,又何谈成功呢?
那么,一向以“拼命”著称的“韩国模式”,在高考面前,和以“军事化管理”为傲的“衡水模式”,哪个更拼命呢?
不管是电竞还是演艺,韩国的年轻人做事情,似乎总是容易“内卷化”。对于高考,在韩国学生中间,甚至流传着“四当五落”的残酷物语:
“每天睡四个小时,才有可能考进理想大学;如果每天睡五个小时,就可能会高考落榜。”
实际上,在高考面前废寝忘食、夜不能寐的韩国学生,其背后往往是父母、家庭和阶层的较量和攀比。
有些韩国学生,早已摒弃了漫画、手机和音乐,脑袋里只有学习也只会学习。每天来往于学校和家庭之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即便是周末和节假日,所有的作业和习题都做完了,也会一刻不停地抄写教科书。
“不那样的话,我不安心。”
对于出生在韩国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实现人生目标,就需要在中考和高考中马不停蹄地全力以赴,即便是年级第一、全校第一,在高考成绩没有公布之前,谁也不敢说自己有十足的把握。
毕竟,经济越发达、房产价格越高的地区,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就越丰富,富裕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更容易考进名校。在如此激烈和残酷的学业竞争中,每个孩子都必须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地向前冲,才不至于被同龄人和竞争者甩得太远。
因为在父母家庭的经济、地位和资源差异面前,唯一公平的就是时间。
据统计,韩国高中生每天用在学习相关活动上的平均时间是16个小时,可以说除了吃饭睡觉,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学习。这些孩子就像是一头被拴在磨盘上,蒙着眼睛的小牛,只知道渴了喝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所有的青春和时间全都用来学习,没有退路。
然而,衡水中学的孩子们面对高考,又何尝不辛苦呢?
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意识,到“高考内卷化”的剧场模式,全国各地都有高中学校在模仿和借鉴衡水中学,但是,这种交织着表演、激励和口号的,极具感染力的高考策略,到底是束缚了孩子的青春,还是改变了学生的命运?
“衡水模式”最大的特点,不是吃饭做题、贴身跑操的军事化管理,也不是凡事都向高考分数和升学率看齐的应试教育,而是将学生所有的时间,包括吃饭、休息和睡觉的时间,全都无一遗漏地规划好、安排好,精确到分钟,全部投入到充斥着考点轰炸和题海战术的高考复习中去。
衡水中学的孩子,高中三年,只为高考而活,只为梦想而活。
如果说,轻松、多样而有趣的素质教育,不容易被模仿,因为有家庭条件的“门槛”束缚,更有父母见识的“天花板”限制,那么衡水中学的这种高压、精确和专注的“应试教育”理念,不但能够有效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成绩,还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
结果,全国有许多高中学校、补习学校,尤其是河北省内的许多学校,都加入了“衡水模式”的队列,大家一起管理、苛求和督促着高三学生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和奋不顾身地向前冲。
一切行动都为了高考,所有时间都为了高考,全部心思都为了高考。
这样的教育方式,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学校、家庭和社会,眼睛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和面子。至于孩子的情绪如何、性格怎样、健康与否,或许很多成年人,都不在乎。
在高考面前,“韩国模式”和“衡水模式”,哪个更拼命,哪个更优秀?
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作为父母和老师,却在理所当然地“逼迫”孩子。花费数年时光不断地复习、复习、再复习,只为获得优异的中考或高考成绩。
当然这样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孩子通过高考筛选,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机会和资源,看起来很励志,也很正能量。
只是,如果高考是一场电影,当衡水中学的学生,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学习,那么衡水市乃至河北省的高三学生,为了能够高考金榜题名,也就不得不效仿“衡水模式”,接连不断地站起来,更进一步地“内卷化”,搞“考点轰炸”和“题海战术”,然后全国的高三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也不得不接连站起来,学校间不断攀比,老师间相互借鉴,学生间激烈竞争。
最终我们的高考会变成什么样?就像是一场“军备竞赛”吗?
如果“衡水模式”带动的“教育内卷化”,最终让我们的教育变成“韩国模式”,让我们的孩子变成“考试机器”,让我们的学习变成“四当五落”:
“每天睡四个小时才能考上大学,每天睡5个小时就只能落榜去上大专。”
那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考大学、找工作吗?
如果说,教育是心灵和智慧的碰撞,那么中国的教育,就不能只是为了分数。
我们要学会:
关爱和呵护孩子们的心灵,
维护和守护孩子们的喜好,
给孩子娱乐、休息和放松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