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红河县的这位教师登上了人民日报文化版头条

以 下 是 正 文

杨晓三老师与瑶寨的故事

按照课程表,杨晓三老师上完了周五的最后一堂数学课。下课后,16个孩子没有四处乱跑,背起书包自觉排成一排,在杨老师的护送下,有说有笑回到了村里。

垤施瑶寨,一个令杨晓三永远割舍不下的地方。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从这里走出去,又回到这里。村庄改变了曾经的模样。低矮的茅草屋被现代小楼取而代之;通村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就读的校舍更宽阔漂亮;孩子们更有出息了,一批批长大成人去到更远更大的城市生活......不变的是自己的那颗初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71年12月,杨晓三出生在垤施瑶寨村。这是个偏僻的乡村,地处哀牢山腹地,四周被高大雄伟的群山包围,进出十分困难,仿佛与世隔绝。村民都是瑶族,说着自己的民族语言,很少有外人打扰。原本跟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在这里长大、变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教育的火种点燃了杨晓三丰富的内心世界。

“我要走出大山,看外面的世界。”

生活条件的艰苦磨练了杨晓三坚强的意志,他比别人更用心、更刻苦的学习。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1994年,杨晓三中师毕业,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了当时瑶寨里唯一走出来的文化人,也为村里人点起了改变命运的星星之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站在就业这一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时,杨晓三犹豫了。“我走出来了,父老乡亲怎么办?孩子们怎么办?”一头是用知识可以彻底改变的故土乡情,一头是苦尽甘来的远大前程。

日夜反复思量,杨晓三选择回到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大山深处,誓用平生所学回馈这片生长的热土。

在经历短暂的辗转后,杨晓三走进了村里的瑶寨小学,成了这个村小唯一的老师。尽管一草一木皆有深情,尽管满腔充满热血,但当时面临的困难仍旧让杨晓三措手不及。首先是父老乡亲们落后的思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08年,瑶寨村遇上了打工潮,很多家庭子女都想早早外出打工挣钱,不愿读书。缺少家长的有效支持,孩子难以真正坐在教室认真上课。其次是孩子们出生在瑶寨,受语言环境的影响,普通话接收慢,教学进度也不得不随之放慢。另外,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谁生病了,谁尿裤子了,谁饿肚子了,谁没来上学了等等,他都得一件一件及时落实。即使每天围着孩子们转,他还是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困难交织,怎么办呢?他开始不停利用少量的休息时间反复召集村民做思想动员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部分村民接受了,可仍有部分村民以家庭贫困为由拒绝了。针对这一情况,他又跟村干部商量,划分出一块村集体土地为学校管理,一起种植草果、棕榈等,等成熟采收后,把收入所得用于补贴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花销。在种种努力下,终于,村民们答应了让孩子们上学。

“解决了这一最大难题,开展教学工作自然水到渠成。自己虽然苦点累点,但都不足为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这样,杨晓三老师领着孩子们读课文、算算术、学画画、做游戏......一批批学生从他的课堂走出去,沿着他曾走过的路一路前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经过在瑶寨小学14年不变的坚守,岁月的刻痕划满了他的双颊,但瑶寨里捷报频传。他所教学生李文英2018年考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杨慧英2020年考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杨福荣、杨林林2020年考入红河学院……他不再是瑶寨里孤独的文化人,这是他最大的欣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今的瑶寨再也不像过去那样闭塞了,乘着国家精准扶贫、教学全面改薄、义教均衡等多项惠民利民好政策,村民的生活条件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今非昔比。村里盖起了新的教学楼,孩子们告别过去破旧的校园,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各类办公设施、体育运动设施一应俱全。50多户村民中有大中小学各类在读学生67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杨晓三说,这是影响了他一辈子的一句诗,也是他坚守的不竭动力。孩子是村里的源头活水,也是清渠的根本所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现在,杨晓三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了。事实上,前后27年的教学经历早已为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但他依然坚持每天认真备课,严格按照课程表开展教学。在这个没有谁能够有效监督的村里,他自律地做好每一件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良心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监督。” 杨晓三说,教学经验固然重要,但对于经济社会高速发达的今天,他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把新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在学生们的眼中,学校里的这个杨老师亦师亦友,具有不可替代性,他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当被问起孩子们对杨老师的评价时,学生们只是傻傻的笑。二年级学生李沙妹突然大声地说:“杨老师是天下最好的人。”然后捂着嘴害羞得跑开了。其他孩子笑得更大声了,纯洁又充满稚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这片大山深处,家长们为了更好的生活整日忙碌。对于这些幼小的孩子来说,瑶寨小学以及杨老师的存在,级大地方便了他们就近入学,也为他们完成学业、进而走出大山搭起了重要桥梁。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

谈起对未来的打算,杨晓三老师再也没有当年的犹豫。他说,坚守就是他的未来。他的优势就是可以用双语开展教学,让刚上学的瑶族孩子学知识的同时,慢慢掌握普通话。孩子们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孩子。他早已把自己的灵魂跟家乡的这片大山紧紧捆绑在一起,把自己想要的未来托付给孩子们去实现。

图文:何燕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编辑:李 娟

审核:李景优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梦想红河www-txhh-cn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