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办学技巧和教育资讯分享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办学干货
全文字数:2250
阅读时间10分钟
客户信任一直是所有教培机构都面临的问题,即使是一家老牌的教育培训机构,也可能会遇到新家长的质疑:
你的机构真有说的那么好吗?这个活动是否有什么猫腻?会不会交了钱后就不管我们孩子了?老师的能力有说的那么好吗......
类似的疑虑非常多,当然家长不会直接说出来。
如果遇到一个家长在各个环节都体验完之后,还是说我再看看,我再考虑考虑,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他(她)对你的机构还不能很信任。
在知乎上,就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教育机构看起来像是骗子?
今天,就结合自身在教培机构的所见所闻,谈谈我的一些理解!希望对家长朋友们以后挑选机构有所帮助,也希望对良心做教育的朋友处理客户信任问题有所助益。
01
为什么教培机构越来越像是骗子?
有些教培机构之所以让人感觉是骗子,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虚假包装
教师是教培行业的核心,一个新老师成长为优秀的老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试错,但是很多机构没有(足够多的)优秀老师,也缺乏培养新老师的能力。
有些大机构因为有业绩要求,一个新老师如果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试课成功率,教育咨询师(或前台、课管)就不会愿意给新老师排学生了。小机构面临生存发展压力,课费收的低,利润低,留不住优秀老师,也很难有财力、精力去培养新老师。
但是为了招生,很多机构就会在对外宣传时夸大教师信息,比如“国外留学”、“十年教研”、“五年教学经验”、“金牌教师”之类的,严重的甚至捏造虚假经历、学历。
适当的包装无可厚非,过度华丽的描述反而适得其反,家长们也不是傻子,谁都能感觉到靠不靠谱。一个教师是否优秀还是得看他教的学生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才是根本。
2.市场招生不择手段
中国的教培行业从诞生之初,它的市场宣传似乎就带有原罪,举个例子:新东方初创时,俞敏洪为了招生就曾自己亲手填写了20个虚假的信息(这是老俞同志自己在公开演讲时说的)。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这样做无可厚非,是一种灵光的商业手段,也不算很严重的事情。但是,现在的教培行业早已在市场和资本的推动下,发展出了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比如电话轰炸、虚假宣传、子虚乌有的名师、过度的地推跟踪、演讲会洗脑等等。
很多招生形式一开始诞生时的立意都是好的,然而在市场竞争的激化下,越来越多的营销方法已经变味了。当一项招生方法过度商业化,背离了教育的初衷,难免让人感觉是“骗子”。
3.跑路新闻层出不穷
如果说以上2点情有可原,属于行业客观范围内,那么下面2条就是令人深恶痛绝的了。
卷钱跑路。每年见诸报端的教培机构卷钱跑路事件层出不穷,圈走学员学费动辄几百万、上千万,这些白白流失的学费、耽误的课程、耗费消费者的时间精力,给整个教培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教培行业确实有骗子,这个得承认,但更多机构一定是好的。
退课退费难。交费时把你当上帝,但一旦有想退课退费不学了的意图,那就不是那么好商量了,哪怕真的同意给你退费,所谓的一层层申请、审批,退费时间就能拖很长时间了。
以上,便是我总结出的“为什么教培机构越来越像是骗子”的原因。
02
教培从业者要摆正心态
教培行业是一门生意,但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一定不能只把它当做一门生意,保持一份良心、真心必不可少。
你对家长真不真诚,你的机构有没有把教学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你采取的市场营销模式出发点是什么......这些都会在时间的检验下显出原形,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真心为学生着想,家长是能感觉出来的。
很多招生手段并不是“欺骗”的问题,比如电话营销,保险、银行、移动公司都在用,关键是教学质量能不能保证,服务能不能跟上。你能满足得了家长的需求,就不存在欺骗,怕就怕电话里说得很好,实际上却做不到。
在商言商,我们可以打着教育的旗号赚钱,但是赚了钱,也一定要给顾客提供相应到位的教学服务,只有这样,生意才能长久。
03
家长们要鄙弃偏见
再说一个群体,吃瓜群众。那些会认为教培机构都像骗子的人,大部分都是没有经历过、接触过这个行业的人,他们没有孩子或者孩子还没进过教培机构,平时网络上看到一点点教培机构的信息,首先就是带着有色眼镜来查看。
你要问他为什么觉得这个机构是骗子,他也答不出来。这其实是长期的偏见造成的,我依然不否认教培行业中有骗子,但每个行业其实都有几颗老鼠屎存在。
然而,存在即是合理,教培机构因为要满足社会广泛的教育需求而生,提供了就业、养活了员工、提供了服务,创造了价值,它是教育,又是生意,它是老师,又是职场。
作为家长一定要鄙弃偏见,尤其是你的孩子要寻找一个教培机构时,不带偏见你才能保持头脑清醒,在机构向你推销时看清楚它的营销手段背后的真实信息,找到你需要的、适合的、值得信任的机构。
与其说教培机构像骗子,不如改变我们的认知,教培就是一种你情我愿的服务,你出钱,机构提供对应的知识培训服务。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