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为坚决纠正以“分数”作为课堂教学评价唯一指标的错误做法,东莞教育系统将教学评价作为撬动课堂变革的工具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引擎,探索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课堂“活”起来。
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筹建之初就确定评价立校,在探索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东莞市茶山镇第三小学针对问题、提升短板,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这一“牛鼻子”,推进“530”课堂改革,重塑五育并举;东莞市可园中学提出“努力就会进步,进步就是优秀” 的学生成长与发展观,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力争让学生的每一点成长都可以被看见。跟教育君一起看看~
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
评价立校 指向未来
核心理念
松山湖北区学校虽是一个新校,但是为构建更为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在2018年筹建之初,北区学校就确定评价立校,坚持立德树人,启动评价系统和评价平台的建设。当前学校的“无痕评价系统”仍在探索阶段,但已经走出坚实的步伐,学校希望和更多教育同仁携手同行,一起共建、共享、共赢。
对学生一个学期的评价,不是由一张简单的成绩单承载,而是通过一本厚达54页的个人成长报告立体展现。报告涵盖学生日常行为、学业水平、艺体素养等多个维度的数据,这是一本最值得亲子共同研读的报告。
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经验式”教学,而是“教有所依”。借助学习分析、知识图谱、数字画像等技术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知特征、优势潜能,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
以上案例是东莞松山湖北区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的的缩影,更是学校在破“五唯”、推行五育并举、探索多元评价体系建设方面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2019年3月,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成立,北区学校指向未来,遵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的理念和思想,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一个智慧校园,研发并创建学校“一脑五平台”,即数据大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系统、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教师智慧教研平台、学校督导评价系统五大平台。
课程是学生成长和评价的载体,课堂是落实课程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北区学校以评价为指引,构建了“觅·未来”课程体系——觅知·基础课程、觅行·拓展课程、觅思·融合课程、觅趣·社团课程、觅雅·活动课程、觅善·德育成长课程。
学校各科组聚焦学科课程素养,分别围绕六大课程深研课程标准、课程纲要、课时方案,聚焦评价,构建“评—教—学—辅”一致的课堂文化新样态,汇编课程评价指标。做到学习内容课程化,评价系统化。
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大数据生成的《学生个性化成长报告》,评价全面、客观,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状况的监测与个性化评价,打破“唯分数”的顽疾。学生可以借助大数据评价报告,全面科学地认识自己,为自己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培养学习自主性和个体责任感。家长也可以根据个性化成长报告,发现孩子的优势和不足,针对性地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
基于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系统记录分析的各类数据,可以让教师全面客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制定符合实际学情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与教师智慧教研平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检视,发现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与行为,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造品质课堂。
2020年12月,学校发布自主研发的“无痕教育”评价系统,受到媒体广泛关注报道。
东莞市茶山镇第三小学
依托“530”课堂评价改革
重塑五育并举
核心理念
茶山镇第三小学实行“530”课堂改革,贯彻“每节课都五育并举”的宗旨,蕴藏“每节课都素质教育”的实践,让课堂形式“活”起来,让教学质量好起来。与之配套的“星联动”教学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家长、同学针对每一个学生开展多层面、多角度的综合素质评价。
2018年5月,茶山镇第三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数学与体育学科的国测,反馈的监测结果刺痛了全体师生。该校重悟立德树人、重塑五育并举、重立办学理念、重建评价机制的“530”课改,虽历时不长,但颇有成效。
所谓“530”课堂改革,是指每节课的“前5分钟”用于学生个人才艺展示,对应语言类、剧演类、科创类、学科温故知新类设置;每节课“中间30分钟”是培育师生学科核心素养,践行教学相长的舞台;课堂“后5分钟”分别用于大课间、每日一歌、饮食健康、经典诵读活动,是跨学科的“五育能力”培育。
对应“530”课改,学校重建评价机制。首先是开发基于钉钉的“智慧大数据”评价平台,让教师、家长、同学和被评人都能上线评价,从多时空、多维度获取学生最具实证的数据信息,发挥大数据作用。针对每节课“前5分钟”展示活动评内容、评技能、评素养,教师、家长、同学与展示人择时完成线上评价,强化多时空、多角色、多角度的过程性评价;“中间30分钟”课堂是评价主阵地,以评价促课堂改革,通过钉钉后台“大数据”智能生成“三级”评价结果,应用于指导教育教学;每节课“后5分钟”主题活动,其评价方式较为丰富,分别纳入文明班评比,各班俱乐部活动评比,期末对全校每位学生进行音乐、美术、体育、科学面试检测,加强综合素质评定。
其次,学校建立“星联动”评价体系。基于五育并举的“五育星”评价,包括“美德星”“智慧星”“艺美星”“健体星”和“劳动星”,基于崇礼尚慧的“礼慧星”评价,包括“忠孝星”“奉献星”“科创星”“善辩星”和“书香星”,与“530”课改评价密切联动,把课堂表现作为“星”评价的必评项或加评项,形成道德品质、学科品质、课堂品质及人文品质的和谐互融。
“530”课堂全员推进,为每位学生提供的才艺展示、评价机会每周不少8次,得到95%家长、99%学生给予的“非常满意”评价。茶山中学教育集团深度调研“530”课改后,认为“三小以评促学、为学而教的‘530’课堂很有推广价值”。
东莞市可园中学
让学生的每一点成长都可以被看见
核心理念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走的应该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发展路径,绝没有一条单一公式或单一的评价可以达成。东莞市可园中学积极探索学生发展多元评价的整体推进模式,提出“努力就会进步,进步就是优秀”的学生成长与发展观,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力争让学生的每一点成长都可以被看见。
东莞市可园中学立足学校的发展实际,以“努力就会进步,进步就是优秀”这一学生成长与发展观,把学生的“个性”、教学的“天性”与教育的“品性”三者相结合,指引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道学生的禀赋潜能,因材施教,逐步超越功利教学思想,回归教育本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针对初一的学生,他们刚刚入校,对初中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学校提出“筑梦”教育,评价的标准是:学生是否树立了理想,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是否对学习有基本的热爱。初一开展的特色项目有:拔河比赛,个人才艺比赛、德育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花槽养花劳动教育、百师讲坛等。
针对初二的学生,他们已经逐步熟悉初中的生活,本阶段是他们“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学校提出“逐梦”教育,评价的标准是:学生是否有目标,对自己和他人是否有基本的责任感,是否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初二开展的特色项目有:校园辩论赛、拉歌比赛、少年团校、花槽养花劳动教育、百师讲坛等。
针对初三的学生,他们是毕业班的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与人生选择,学校提出了“圆梦”教育,评价的标准是:学生是否有理想,能否独立自主选择和做一些事情,是不是乐于学习。初三开展的特色项目有:跨越成功之门百日誓师活动、磨砺意志徒步活动、模拟中考填报志愿活动、我的学习我做主、二十年后自画像等。
从“筑梦”到“逐梦”,再到“圆梦”,学生成长的每一个关键点,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特色项目与评价标准,但不变的是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宗旨。
围绕上述“可园梦”文化主题,学校着力构建“基础课程体系”和“拓展课程体系”。“基础课程体系”重点落实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强化国家课程校本化处理。“拓展课程体系”主要是校本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可园中学对多元评价体系的探索,所谋求的就是一件事:教育是使人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