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对于教育这一方面国家的抓取力度也是越来越深了。显示普及教育由义务九年制升级到了义务十二年义务教育。且高等教育也是慢慢在增建发展,近年来增设了不少的高校,学子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2018年的4月12日,一所由民间社会力量举办,国家支持,定位“研究性高校”的高等学校“西湖大学”坐落于浙江省。他的全日制在校生不超过5000人。
任职“西湖大学”校长一职的,就是自清华大学副校长一职卸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他在接手采访的时候说: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是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不是说金融不能创新,但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国家出了大问题。”
于是他放弃了HIM提供的1000万美元科研资助,还放弃了普林斯顿终身讲习,以及分子生物学教授的职务。以一个著名国际生物学家的身份,毅然决然的回到了中国,想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在讲述自己办学理念的时候,施一公认为中国如今绝大多数的大学全部都以培养“就业者”为目的,也就相当于以“工资”,以“实用性”为目的。他觉得这样子不行,所以他创办了一个以培养“研究者”为目的的西湖大学,“研究”就是他们的办学宗旨。
“5年比肩清华北大,15年后媲美加州理工”
是西湖大学创办的时候喊出来的口号。这个大学现今仅设立了理学院,工学院以及生命学院的三个专注于研究的学科,暂时并不设立人文社科等方面。而学校的成员也称得上的群星璀璨。
作为校长的施一公身上辉煌的履历就自是不必说了,西湖大学的前身本就是一所有多领域上有所成就的科学家所在的西湖高等研究院。杨振宁教授,潘建伟,饶毅教授等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在其中。
而有关其背后的资本,国内有名的企业几乎都投了进去。阿里的马老师,腾讯的马老师, 万达王健林,还有吴亚军,王东辉等等可以说是国内最有钱的几个人,都现身其中。如此之强大的阵容,似乎这就是西湖大学敢于“口出狂言”的底气吧。
西湖大学成立之后,暂时仅招收博士生。而在西湖大学成立两年后的今年,也就是2020年的8月26日,影响因子平均都在10.0以上的国际顶级生物期刊《natuer》上收录了一篇来自西湖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组与华盛顿大学的课题组联合发布的研究论文。
这篇文章的两位第一作者其中一位就是卢培龙研究员。世界上首例实现对跨膜孔蛋白的精确设计的就是这项研究,有望可以通过这项研究更好的为纳米孔基因的顺序,以及分子监测等生物技术提供更新更好的检测手段。
而作为一作的卢培龙研究员,可以称得上的年少有为,此时才32岁。这项研究的设计工作也是由西湖大学的高性能计算平台,等等高效研究室的支持,还有西湖大学自己的基金会以及腾讯基金会的投入。是西湖大学真正的自己的项目。
这是西湖大学的开门红,这一个开门红也似乎证明了他们一直在按照他们办学的初衷走。但这就引起了大家的深思,现如今的教育真的像是施一公校长所说的一样,是有问题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