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同学在花一段时间积累面试素材之后跟学姐反馈:我花了不少时间积累,但是觉得答题的时候用不上/不会使用。这里要跟大家强调两个方面的问题:
(1)你要保证你所积累的素材有一定的数量,并且内容是比较全面的。量变引起质变,如果你只积累了10个主题的素材,但是面试答题或者考试的题目的主题恰恰不在这10个主题范围之内,那么你肯定会觉得之前10个主题素材积累都没有用上—这不是素材的问题,而是积累的全面性的问题。大家一定要保证自己在这些方面都有所涉猎,而不要背了前几个主题就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才不会在考场上被问到相关话题的时候无话可说。
(2)虽然主题只有那么多,但是面试题目是千变万化、五花八门的,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将遇到的题目跟我们平常所积累的素材建立关联的能力。这个能力非常重要,它决定着你所积累的素材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应用,即决定着你积累素材所下的功夫多少是有效的。这里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个同学跟我说,他们省考的题目在面试素材里完全没有涉及,题目是如何评价马克思的生平,如果单独孤立地考虑马克思这个人物,很少有人能够准备得到,但是答题时可以想一下马克思的生平有什么事迹或者特点:
首先马克思的物质生活是非常简朴的,但是他为人类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可以利用“人生价值”相关的面试主题素材;马克思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好朋友恩格斯的亲密合作必定密不可分—可以利用“合作”相关的面试主题素材;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创作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多的艰难,但是他都克服了,可以说造福人类的理想信念给了他巨大的能量可以利用“理想信念”相关的面试主题素材。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某省考到了“微阅读”话题的题目,如果我们作答的时候将作答内容局限在微阅读,那可能你的相关储备是非常有限的—几乎没有考生可以恰好积累到微阅读相关的素材,但是微阅读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提升全民的阅读水平和社会整体的文化底蕴,因此文化主题的素材我们都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作为这道题的亮点。所以跟大家强调:能不能用上你积累的素材,取决于你的思维有多发散,取决于你能不能想办法去用。
很多同学都好奇一个问题:是否有一套万能的模板,只要背会了就可以应付面试?对于大家备考急切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一个已经通过公务员笔试的考生,再问这个问题真的略显幼稚,如果有一个万能的模板或者是技巧,并且这个模板或者是技巧如此好用,那为什么没有广泛流传?如果已经广泛流传,人人都知道,那么它还可以称之为“绝技”吗?事实上,抱着这种追求模板心态的考生大多陷入了模板化的泥潭,而致考试取得低分。
你要面对的是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人才,这个选拔过程必然是非常严谨的,如果可以让你用一套模板就应付,那么这个选拔的意义何在呢?结构化面试形式和内容以及题型一直都在变化,就是因为出题人一直在想尽办法来考查考生的真正能力,而非应试模板或者培训机构短期培训的成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追求模板是不是“背道而驰”呢?
面试的核心是回答问题,面试的本质是你跟考官的一次交流,在考官面前展示你的思想和底蕴。交流的要义是:真诚和用心。模板的概念就是无论回答什么样的问题,都要用同一条思路、同一套方法,也就是无论考官问你什么样的问题,你的答案都基于同种思维―这样的回答往往驴唇不对马嘴,如果有人跟你这样交流,你会给他高分,还是觉得他很奇怪呢?
欢迎关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