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父母离婚,早早恋爱生子”,王子文给多少父母提了个醒

文 | 娇云

最近,王子文自曝情感经历上了热搜。

在综艺《怦然再心动》中她吐露,5岁时父母离婚,她渴望的爱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满足,于是早早恋爱,想在恋人关系中找回这份“爱”。

王子文跟第一任男友相恋四年,她非常爱他,也期望对方如此爱自己,并一直跟在他身边,但两人还是以分手告终。

童年缺爱,转而在恋人身上获取未果,王子文再遭重击,一度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作家张德芬说:

“小时候索求父母的爱,让我们失望透顶,成人后就会把这种情感需求转移到配偶或孩子身上,结果越缺爱的人,越难以得到爱。”

孩子被爱滋养长大,才不会四处找爱。而缺爱的孩子,背后往往有父母长期的情感忽视。

孩子有比成人更丰富的情感,父母不仅要照顾他身体、智力的成长,还需要给予情感的支持和满足。

被父母情感忽视的孩子,有多渴望被爱?

情感匮乏的孩子,不是无水饮用的干渴,而是内心的干涸。

《少年说》中,一位叫谭宇轩的孩子,哭诉活得像根草。

妈妈忙于工作,连续几年都在外地,回到本地后也很少顾及孩子。

有好几次班主任老师打来电话,妈妈都不接,而只要是工作电话,却从不遗漏。

孩子看在眼里,委屈在心,质疑妈妈把工作看得比他重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一次,妈妈答应6点来学校接他回家。

可等到7点妈妈还没到,孩子打电话过去,妈妈让再等等,

到了8点妈妈打来电话,说:堵车来不了,自己走回家吧。

谭宇轩平时都是自己上下学,但他也希望妈妈能够接送他。这次妈妈答应来接,满怀高兴,可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孩子提及此事声泪俱下,感觉妈妈根本不关心自己。

而人称“忧郁王子”的歌手王杰,表面风光的人生,实际坎坷不断,这也是父母忽视他留下的根。

王杰12岁时父母离婚,他被送读寄宿学校。每逢节假日,同学父母都带着好吃好喝的来看孩子,唯独他孤零零地,躲在一旁偷看别人一家团聚。

而且,从进入学校,父母就再也没来看过他,王杰感觉自己跟孤儿没有两样,从此变得沉默寡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多年以后,王杰看到家人团聚的情景,依然非常羡慕,因为——

这是他儿时最渴望,但从没有过的经历。

孩子渴望关爱,但又不能准确表达出来。如果父母不在意、没觉察,长期忽视他的情感需求,孩子就会委屈、抱怨。

被拒绝多了,心门就会关闭,孩子就变得冷漠、阴郁,无法与人建立情感连接,失去经营亲密关系的能力。

但如果父母懂得在情感上给予持续不断的滋养,孩子内心满足,才能开朗自信,发展出健康的情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你越关爱,孩子情感越健康

情感忽视和被关注的孩子,区别有多大?

陶虹育儿,注重以孩子的感受为出发点。

一次,女儿兴致勃勃地想给妈妈做夏日特饮,却不小心摔碎了玻璃瓶,见女儿满脸愧疚,陶虹没有一句责备,而是一边安慰,一边满屋寻找、清理玻璃碎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陶虹想教女儿玩积木,可她就是不愿意。但自己一离开,女儿却偷偷地玩了起来,而陶虹一出现,女儿又会丢下积木。

陶虹发现是女儿害怕失败,因为妈妈玩得好,自己却不会,就选择逃避。于是,陶虹就跟徐铮商量,在女儿面前表演失败。

徐铮假装搭积木失败了,陶虹当孩子面感慨:“大人也有失败的时候……。”

在一旁玩耍的女儿听完,很快跑到爸爸身边要求一起玩,从此,女儿就不再害怕玩积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母在意、照顾孩子的感受,他就能接纳自我情绪感受,发展出健康的情感。

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说:

“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联结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

情感健康的孩子,内心有安全感,能信任他人、与人建立依赖又相互独立的关系。他能发展出健康的人生观,相信努力终有回报。

而这,离不开父母一贯地关注并满足,能够在情感上与之共情互动。如此,孩子能获得情感支持,内心满足,也不会在其他人身上寻找被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用爱喂大的孩子,有幸福力

情感忽视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是隐蔽的,短期内很难觉察,往往到成年后才会明显起来。抓住现在,学会照顾好孩子的情绪感受,做个懂得用情感养育的父母。

1.尊重孩子情绪体验,教他正确对待情绪。

情感忽视的后果,会造成孩子不能正确对待情绪。孩子通常会压抑、否定自我,甚至以它为耻。长期的情绪压抑,孩子内心就会产生冲突,导致身心分离。

因此,父母需要接纳、尊重孩子的情绪体验,并帮他识别管理情绪。可分四步走,识别、接受、归因、行动。

识别:平时给孩子准备一些识别情绪的卡片或绘本,教他了解不同的情绪。

孩子有情绪时,父母不仅要尊重接纳,也要教他表达出来,让他对情绪有经历性的认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刚开始孩子并不会表达,父母可以代为说出,比如:“你现在很生气是吗?”“好朋友没理你,你伤心了?”慢慢地,孩子就能学习到识别自我情绪,也能够表达。

接受:孩子有情绪,首先父母不要压制。

假如孩子摔痛了,不是说:“没事的,不痛。”

而是认同他的感受:“刚刚摔痛了是吗,让妈妈看看……”。

孩子生气哭泣,不是制止:“有什么好气的,不许哭……”,

而是共情他当下感受:“你生气了吗,来妈妈抱抱你,哭出来会好受些……。”

父母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才能接受自我情绪,也不会以情绪为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归因:当孩子情绪平复,父母可以一起寻找情绪根源。

是什么让孩子生气了,这样生气真的合理吗?找到原因,才能真正的解决情绪和问题。

行动:跟孩子回顾情绪下有何冲动?

比如,生气时是否想打人,高兴时很想唱歌等。

一起讨论在当下环境中,做这些行为是否合适。

如果不合适,就可以换种方式表达情绪,比如把想打人,换成打书包或枕头。

尊重孩子的情绪,并引导他识别、表达、以无害的方式释放情绪,孩子就能学会与情绪友好相处,并懂得管理情绪,发展出健康情感,活出真实的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关注、回应孩子需求。

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能被回应和满足,他就有安全感。

姜Gary是个很会养孩子的宝藏爸爸。他时刻关注孩子各样需求,孩子每说一句话,他都及时回应,而孩子的每个需求,姜Gary也都记在心里,并尽力满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儿子姜好跟爸爸说想看搬家车,姜Gary默默记下,并四处打听好哪个小区有人搬家,于是带着孩子前来“观赏”,见到搬家车那一刻,姜好兴奋地尖叫,而爸爸耐心地陪着他,一直到结束。

姜好很喜欢模仿姜Gary弹吉它,为满足孩子,他在吉它里装了蓝牙音箱,只要孩子拔弄琴弦,吉它就会响起乐曲,姜好不知是爸爸暗中相助,完全陶醉在自己美妙的琴声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童年不缺爱,如何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书中说:“安全感,是童年一次次温暖经历叠加后,孩子内心产生的安定感。”

父母每一次的回应和满足,让孩子深感温暖和安全。让孩子有安全感,他才能安心探索世界,学习新知,发展自己,以及实现自我。

3.花式表达爱意。

爱要说出来,孩子才容易接收到。

父母对孩子表达爱,避免使用物质,也不必拐弯抹角,最好的方式是直接说出来。

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场景,都可以用来表达喜爱。比如,散步看见路边的花开了,对孩子说:“因为妈妈太爱你,连路边的花都开了。”

也可以把爱写在信上。

王小骞和丈夫每逢女儿生日,都会写一封信给她。

信上记录了孩子一年来成长的点点滴滴,以及父母养育中的困惑和问题,里面有暖暖的爱意,以及对女儿美好未来的祈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多时候,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可能是约束和不快,孩子年龄小很难理解,如果把这些写在信中,等孩子懂事之后再拿给他看,孩子就更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以及深刻的爱。

父母还可以亲手制作卡片,把对孩子的爱意写或画在上面,或在玩闹嬉戏中,亲亲抱抱孩子以此传达爱意。

经常拥抱、抚摸,能让孩子倍感温暖,内心情感也因此更充足。

如果说育儿也有秘籍,这一定是爱。

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给他装备各种才艺技能,但如果少了情感的支持,孩子依然可能发光,但终将如昙花一现,人生难免出现后劲不足。

而用爱喂大的孩子,自信、乐观、有安全感,失败但不被打败,内心不缺驱动,能够持续一生奔跑,成为更好的自己,终将能让人生更圆满和幸福。

——End——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者:娇云,以文字疗己悦人。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