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之前,一位朋友发了一个心理学课程的链接给我,问我有没有兴趣一起参加。我连课程介绍都没看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我告诉朋友我最近厌学了,听见上课两个字就头疼,什么课都没兴趣参加。朋友好奇问我为什么会这样。
我也没想过人到40,居然有一天会因为自己要上课紧张而焦虑,出现厌学的症状。
事情要从我去年报的一个心理学课程说起。那是一个关于聚焦情绪的心理学课程,很多朋友知道我学了多年亲密关系的咨询,咨询的方向就是情绪聚焦,从情绪着手处理核心痛苦。
在处理亲密关系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关系中的问题,也跟每个人从小到大的情绪模式和依恋关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能够看到个体成长中的痛苦,理解个人的行为模式,把个人梳理清楚,关系中的问题也能更快解决。
在我需要的时候,刚好看到关于个体情绪聚焦的课程招生通知。原本这个课程是线下课,老师现场授课做个案演示,分为三阶段,每个阶段是连续4天的课程。去年因为疫情,国外的老师来不了了,改成线上网课,依然分成三阶段,每周一晚上授课。
更有吸引力的是这次课程的授课老师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他已经年纪很大了,亲自讲课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样的机会当然要抓住,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当时我很兴奋,认认真真提交好报名表,又等了一个多月,在我差不多快放弃希望时,收到了老师的面试通知。
面试过程非常严格,从自身的发展谈到专业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聊了一个多小时,当老师通知我被录取了的时候,那一刻我是无比开心的。
拿到课程表后,我发现,课程安排非常丰富,每周一晚上19点上课,每次4-5小时,老师授课,个案演示,然后按小组进行实操,每个小组都有助教全程指导陪伴,再搭配读书会等活动,时间长达一年,当时的我信心满满。
在课程第一阶,我也是适应良好的,主讲老师是英国的资深心理学专家,和蔼可亲,逻辑条理特别清楚,最让我惊叹的是老师的个案演练,那个一针见血的敏锐感和贴近个案细腻程度,让人佩服。老师的耐心和包容,让我对课程充满热情,虽然很多理论依然不懂,个案演练一塌糊涂,但在第一阶段结束时,我是充满信心的,我觉得经过后面持续的努力,这门功课我能掌握得越来越好。
第二阶开始,终于等到学派创始人亲自授课,能够听创始人亲自讲课,理论更扎实,老师的个案演示也更精彩,关键是老师还会进小组亲自进行现场指导,想一想就觉得兴奋莫名。
老师在地球的另一半,因为时差问题和身体状况等原因,从第二阶开始周一晚上的上课时间改成了8点 。
第一次上课,先理论讲解,再个案演示与分析,10点钟才开始进行小组演练,等小组演练结束再加上总结,已经临近12点。
连续4个小时的高强度上课,等老师宣布结束的时候,我整个人已经疲惫不堪。虽然身体很累,精神却高度兴奋,这个时候,我都还是信心满满的。
开始出现不舒服的感觉是从第二次课开始。因为第一次课下课时间太晚,很多同学都感到吃不消,尤其10点半才开始个案演练,都感觉脑子像一团浆糊,大家都提议能不能提前一点。
在各方协调之下,最后决定第一个小时的理论部分老师录视频讲述,我们提前到开始,老师上线后,直接进入答疑和个案演示。就这样,第二次课的上课时间提前到了7点半,前45分钟的理论讲述都是视频,中方的主办老师还贴心地配上了字幕。
等到播放视频的时候,大家都傻眼了,老师自己一个人对着视频讲,不用翻译,没有提问,老师越讲越开心,语速越来越快。我们这些听课的人,必须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看清楚字幕,很多时候看到的字幕还没来得及传输到大脑进行消化理解,老师已经开始讲下一页了。
45分钟理论讲解结束,等到中间休息的时候,我才发现根本不记得老师讲了什么。以前上课,老师的语速都很慢,直接听英文基本能听懂个大概,现场都有翻译,一遍英文一遍中文,理解+做笔记,两遍下来重点都能理解并记下来。但这次课程速度太快,眼睛高度紧张地盯着屏幕都来不及,更不可能记笔记了。
理论没听懂,个案讲解的时候因为老师也是播放的视频,继续一知半解,到小组演练的时候,效果不用讲,一塌糊涂。
出现这个状况的不止我一个,等到下课时,群里一片哀嚎,大家都反应没听懂。在所有人都努力争取下,老师决定第二天中午把理论知识重播一遍,并把视频的字幕整理好发给大家。但老师也告诉我们,出于版权保护的原因,这次是例外,重播一次,下不为例。
就这样,后面的每一次上课,都是先云里雾里地看视频,听老师速度飞快地讲一遍理论知识,听完基本都不理解,等到老师上线开始提问时,就算绞尽脑汁,也提不出问题。没有理论做基础,实际演练就更没有信心,经常做到一半就进行不下去了。
几次下来,就进入了恶性循环,越不懂,越没信心,越没信心,越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越注意力不集中,越害怕上课,更害怕演练,演练就相当于考试,学得不好就去应考,内在的羞耻感完全被激发出来。
慢慢地,每到周一我就超级焦虑,常常是从下午开始,就特别容易情绪激动,常常无缘无故对着身边人发火,仔仔和仔爸都很容易中枪。而焦虑又是会传染的,我一焦虑,周一晚上要独自面对仔仔的仔爸也会焦虑,他在面对仔仔状况时就常常绷不住。
到了晚上正式上课后,焦虑和紧张感更是呈直线上升,好几次下课后,我直接情绪崩溃了。
最先受不了的人是仔爸,他说看着我这么焦虑紧张,他很心疼。他不希望我一把年纪了,还因为学知识产生焦虑。他告诉我上课是为了开心。如果感到压力山大,出现焦虑和羞耻感,情绪超级受影响,全家都处于崩溃边缘,就放弃,做点让自己高兴的事。
仔爸能看到我的痛苦,让我感到很大的支持,思来想去,我还是不甘心放弃,都学了大半年了,中途放弃还是觉得可惜,尤其老师的课也没几次了,我还是决定咬着牙坚持。仔爸说他支持我所有的决定,但也要求我照顾好自己,实在坚持不下去要允许自己放弃。
就这样,焦虑着,痛苦着,在我的情绪即将到达临界点的时候,第二阶段的课程结束了。
每个阶段结束,要写总结报告和一周短暂的休息,在调整休息过程中我发现,居然有长舒了一口气的感觉,感到无比轻松。
不止我一个人出现这个状况,班级好多朋友都出现类似的状况。很多同学留言说没课这几周感到了从来没未有过的轻松,还有好几个同学都说最近一到周一就会有很多批评的声音涌现,觉得自己是全班最差最糟糕的一个,一到上课时间,就有各种焦虑紧张的情绪浮现。
一个朋友是参加复训的,经验很丰富,前几天,她告诉我,这个课她上过几次,只有这次上课超级紧张,上完居然大脑一片空白,一点印象都没有,完全是靠前面几次上课打下的基础支撑着把课上完的。
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发现不止一个人学得糟糕,心情稍微好一点点,但怎么努力都学不会那份沮丧感,也让我动力不足。
经过这次的经验,我突然发现我更能理解那些厌学的孩子了。
很多孩子本身是充满信心和兴趣、渴求知识的,但随着年级的提升,知识难度不断提升,学业困难不断增加,孩子就免不了会遇到各种状况。
现在很多知识都是课本内容很简单,但考题很难,一道题中常常涉及4、5个知识点,这就需要孩子在日常积累大量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孩子们掌握,老师在日常上课时,也是拼尽全力,把尽可能多的知识点传授给孩子。
孩子的能力毕竟是有差异的,这么多学科和内容,要逐个理解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有的孩子理解力强,有足够的条理性,听一遍就能懂,知识就能很快巩固。
还有的孩子虽然能力一般,但是家长准备在前面,他们提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老师的课程讲述,就算没听懂,前面已经有基础了,也不会影响成绩。
还有一部分孩子理解力弱,他们很可能很努力,想要跟上老师的脚步,跟上同伴的进度,但怎么努力都掌握不了那么多的知识,在不理解听不懂的情况下,去考试,就跟我做个案演练一样,表现一定不会符合预期的。
我学不下去的时候,可以选择放弃。孩子们不一样,不管整体大环境还是家里的小环境,都是不允许他们放弃的,孩子们也不允许自己说不,当痛苦一直持续,怎么努力都找不到成就感,就会焦虑。
在焦虑之外,每天还要提心吊胆地应付作业和考试,每一次考试成绩出来,都是一次新的打击,面对家人的不满,老师的不屑,同学的嘲讽,就很容易进入恶性循环。当成就感越来越低,怎么努力都不尽如人意的时候,真的会压力山大,内在的羞耻感更会被唤起。
如果这个状况继续持续,痛苦没有被看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却一直在收获挫败感,内在会出现深深的无力感,在极端痛苦之下,人就会选择放弃。所以,厌学是结果!
每一个厌学的孩子背后,都有着深深的痛苦,这份痛苦可能来自于本身的高压力,也可能来自于家庭、与老师、同学的关系等多方面。不管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失去动力,都需要去了解孩子的困难,看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整体大环境很难改变,但家庭的小环境可以改变。身为家长的我们能不能允许孩子慢一点?
如果家长只着眼于眼前,当孩子表现不如意的时候,家长苛刻的说教,严厉的批评,不科学的奖惩方式,都可能加深孩子的羞耻感和恐慌。一旦孩子失去内在动力,他们支持不下去的时候,家庭就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反过来,当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父母依然选择支持孩子,接纳孩子,能够看到并理解孩子的痛苦,帮助孩子疏导情绪,这会让孩子获得满满的爱和支持。
这份来自家庭的爱、重视和被需要的感觉,会让孩子有力量重新找到动机,去成就自己。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60分妈妈月华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60分妈妈月华”
如未经授权转载,将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
【60分妈妈月华】畅销育儿书作者,国家级儿童心理咨询师,著有《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专注宝宝的吃喝拉撒,生长发育,学习力培养及身心成长,也关注妈妈的心灵成长,健康的母婴关系才能培养出更加杰出的宝宝。如果你想孩子身心灵都能更健康,关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