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昨天推文的妈妈们都知道,这两天,我和沙拉正在上海看CBME母婴展。
今年CBME的展会面积有30多万平米,参展品牌有4000多个,我们俩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多看一些产品,每天暴走两万步,回到酒店时只想瘫倒在床。
可惜,并不能真的瘫倒。我俩还得开着视频,远程辅导暖暖和土豆的作业……
哎,虽然逛展真的很快乐,但社畜老母亲背后的心酸谁人能知……
沙拉的儿子土豆九月份刚上小学。那天我俩陆续辅导完作业之后,她跟我吐槽了一下老师布置的作业:
沙拉说:这些听写啊、默写啊、练习笔顺啊……感觉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是这么学的,怎么20多年过去,还是老一套啊?!
“嗐,这算啥呀……过段时间你还会发现,什么组词造句摘抄好词好句……一切套路都跟我们小时候是一样的。”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这样“安慰”着她。
其实,这个疑问,在暖暖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也困惑过。老师每天会在群里跟家长分享当天的课程学习进度以及作业,几乎每天都要听写、默写、背诵: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看到暖暖正在写老师发的复习作业:
多音字组词、照样子写词语、造句……好亲切!跟我们小时候的语文作业别无二致啊!
暖暖幼升小那段时间在做《美国学前全科练习》。这套书是暖暖3岁多的时候别人送的,当时觉得她年纪还没到,我就没有一直没看。直到她进入幼小衔接阶段,我才翻出来准备让暖暖做。
翻开一看,我不禁感慨:美国小朋友都做这样的练习?也太有趣了吧!
比如学习字母的时候,有这样的涂色题,让孩子用指定的颜色把字母涂出来,既锻炼色彩认知,又能可以加深记忆:
还有这样的迷宫题,可以让孩子同时记住字母的大小写:
看多了这样的练习,我还想过,会不会暖暖上学以后的作业,也能这么有意思呢?毕竟素质教育都说了好多年了,总该有点变化吧?
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暖暖一年级的字母作业依然是这样的:
说实话,这样的作业,别说孩子会觉得无聊,连我都觉得枯燥无趣(话虽如此,每天还是会逼着她写完,毕竟是第二天要交的)。如果让我选,我肯定也会选《全科练习》那样的作业呀!
暖暖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对生字、组词、造句这些内容抓得很紧。基本上每次学了新课,第一天的作业就是这样的形式:
每次考试前后以及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也都会跟我们说:这些知识属于基本功,是以后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希望家长在家能监督孩子,认真完成每项作业。
这学期开学以来,暖暖告诉我,每天早读时,老师都会给他们听写前一天的生字词。而且,几乎每天的家庭作业也都有听写的内容。
有段时间在家长群里,总有家长抱怨为啥总有听写作业,语文就算了,英语也常常需要听写。赶上加班回不了家的时候,老人根本没办法给孩子念那些单词和句子。
家长们反映的次数多了,家委会的成员就收集了大家的意见,统一向老师反映了一下。
过了几天,老师在群里跟大家分享了一些关于三年级学习的变化和难重点:
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听写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大概是因为从小阅读的缘故,暖暖读书和背诵的速度都很快,一首古诗,基本上读个三四遍就能一字不差背出来了。不过,一旦要进行默写,就露馅了:
而且也确实如老师所说,她写字的速度很慢。像这样的四句诗,起码得写个八分钟十分钟的。如果还要写得多、写得好,至少再加一倍时间——还是在我虎视眈眈坐在旁边盯着写的情况下。
之前我在《恕我浅薄,这样的满分作文,我无力欣赏》这篇文章里,提到了让孩子背诵范文的问题,有一位妈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大家知道我本科是北师大的,所以我的很多同学在毕业之后都去了中小学当老师。针对这个问题,我也咨询过几位正在师大的附属中学做语文老师的朋友:
对于不同学段的孩子来说,学习的重点也不一样。拿语文来说,低年级的孩子的学习重点就是语文基础知识,也就是字词句。老师也需要通过组词、造句、默写等最直观的方法,来检测孩子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小时候经常听到老师说一句话:万丈高楼平地起,不把地基打牢,怎么能学好以后的内容?
虽然听得耳朵都快长茧了,但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学习之后,再回过头去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句真理。
虽然我是文科生,但说真的,我从小就特别不喜欢背诵和默写,觉得既无聊又浪费时间。为啥我们的作业,就不能像《全科练习》那样做得有趣一点?为啥组词造句、听写背诵这些套路,几十年如一日,毫无变化呢?
在我去问当老师的朋友时,她们给出的答案,让我很无奈:
看得出,其实老师们自己也很无奈 的确是这样。 无论再怎么强调素质教育,至少在现阶段,学校的课程学习还是以中高考为终极目标的。
像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中,依然有古诗默写这样的题型,而且分值占到了4分。
别看4分的分值看起来不高,但只要平时稍微背一下,不写错别字,这4分基本属于稳入袋中的。我至今还记得,高三时语文老师跟我们说:默写是唯一在考试前就知道题目和答案的题,就算其他主观题拿不到分,这种死记硬背的题也必须给我拿到分!
尽管再怎么抱怨学习形式枯燥,可是目前,我们还是得盯着孩子,一笔一划地写字、逐字逐句默写。因为,这就是考试要考的呀!
只能寄希望于,有朝一日能从考试形式上改变考察知识点的方式,这样孩子们或许才能用更有趣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学习。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