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95后格外需要考研

哈喽,爱武瑞巴蒂,我是会一直陪伴大家考研上岸的小新学姐。

最近小新的一些HR朋友,跟我吐槽说:“招人太难了,明明是金三银四,但感觉同学们求职的意愿却并不强烈。”

“招人难”体现在两方面:

1、来面试的人少

学校费尽心思邀请企业来校参加双选会,但来面试的同学没几个。

2、招不到合适的人

一些中小企业的HR说到:“去过普本学校招生,做招聘时间长了,对刚毕业的候选人也就没有了太多的期望。”

绝大部分同学的简历毫无含金量。无非就是上过什么专业课,做过必胜客、肯德基的兼职,发过传单,有的连获得过文明寝室都写在简历上了。然而这些经历都与应聘的岗位毫无关系。

既然HR都“招不到人”,那本届95后都去了哪儿?

01每年都是最难考研年

看看这历年攀升的考研人数,你就知道了年轻人都去了哪儿,以及为什么每年都是“史上最难考研年”。

社会上就业压力的增大,还有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把年轻人们推回校园。

伴随着“考研热”的话题,还衍生出来一个问题:“考研到底有没有用?”

先说小新的观点:考试虽然令人焦虑疲惫,但选择读书深造自己永远是有用的。

相信一定有普通家庭的同学,当年笃信高考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你通过高考从三线城市跳到了二线城市。

怎么现在你可以通过考研,跳到一线城市,就不信了呢?

不管你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被动考研”还是“主动考研”,大家总有一个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就业。

而考研,确实能帮你拿到大平台的入场券。

除了更好的就业,其实和同学们聊天的过程中,小新也发现在备考的过程中,同学们还找到了“安全感”。

“有目标地学习”,可能是年轻人经常迷茫的生活中,为数不多能获得充实感的事情了。

虽然我们相比父辈对未来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更多的选择也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上一代大学毕业后,国家会分配好工作,甚至有的人还会分到房子。

而我们这一代,录取率虽然提高了,但就算毕业了一切也还是未知,要靠自己去做出选择,做出努力。

而学习,是唯一一项你拼命付出就有回报的事。

虽然小新常常建议大家,找到目标,谋定而后动。但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去学习去读研,总好过毕业即失业,终日在家与游戏为伴好的多。

02

如何确定目标

所有人都会告诉你,要先找到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做选择时就不会纠结。

但有些同学,就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读研可以暂缓你一时的焦虑,但缓不了一辈子,找到人生的方向才最最关键。

小新建议同学们可以试试以下办法,去找找自己未来的方向:

1、不局限自己,扩大目标范围

最近和几位要准备22考研的同学聊天发现,大家对跨专业考研这件事还是有些抵触。

小智是普本院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明明不喜欢本专业,却也不愿意跨专业考研。

在一些同学的认知中,把跨专业考研等同于大学白读,也觉得跨考难度更大。这种想法本身就不正确,成年人的世界里本就没有“容易”二字。

我们之所以会迷茫,会人云亦云,就是因为把目光只放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上,而忽视了更多的可能性。

2、扩大自己的差异化

要让个人品牌增益人生。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个人品牌是你最核心的个人价值之一。

也许你会怀疑,我是一个普通人,难道我也有个人品牌么?

当然也是有的,比如老师对你的喜欢,同学朋友对你的信赖,这些他人观感都是依赖你的个人品牌产生的。

如果你是普本,想在复试过程中拼过名校生,就需要想想,你和她们相比在哪方面更优秀,更具个人品牌感。

3、以兴趣为导向

兴趣是核心驱动力。

仔细想想,你一定有感兴趣的东西。李嘉诚曾经说过:“我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靠工作努力来赚钱,所以对你的事业有兴趣十分重要,只有对工作有兴趣才能够投入工作,你的工作才能够做得非常好。”

一样的道理,如果你本身对大学所学专业就不感兴趣,那将来读研、就业只会更痛苦。

最后,想跟大家说的是读研提升学历一定是有用的,但最好选择真正想读的专业,毕竟找到自己所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事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