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等学府,但人才毕业却留在美国不回国效力,网上关于清华北大留学不回国的各种嘲笑声此起彼伏,但是鲜少看到官方正面回应。有人说这有什么好回应的?自己国家培养的人才到头来却为他人做嫁衣,心虚呗。但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制裁没有清北,财政拨款又下调
老美今年对我们的制裁已经不单单是从华为入手,甚至开始对国内某些学校进行限制,如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但是细心的网友却发现在制裁名单里并没有清华北大?于是网友就说,清北已经是留洋预备基地,自然不会制裁了。
而紧接着就是今年的财政拨款清北开始下调,北大削减了10.69亿元,清华也被削减了8.12亿元,但让人意外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却增加了6000万的调整,它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正非更是将"鸿蒙生态班"建立在西工大,从该校挖人,就是看中这些学校吃苦耐劳、愿意奉献的精神。
当鸿蒙菁英班选择在西工大的时候,不仅是外人甚至就连华为内部人员高级技术员何庭波就质疑过任正非,而任正非则反问:华为有多少员工来自清北呢?
这句话确实值得深思,如果招聘人才,清北自然是首选,但是华为发现,清北的人毕业后很多选择出国留学,但,回来的人少之又少。正所谓"自己养的鸡去别人家下蛋",自己培养的人才去硅谷效力,这谁受得了?
回国不足20%,施一公痛批不止
诚然,自从我们打开国门之后出国留学就比较多了起来,甚至不少人以能够出国留学为荣,这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
但是有数据统计,清北纵然留学人才比较多,但留在硅谷的人才多达81%。如2018年的清华毕业生留学有1146人,但回国发展的人仅有218人!
施一公作为清华原副校长就此事痛批,这是现代大学生的通病,没有居安思危意识,享受现在安逸生活,其实并不是缺少爱国思想,施一公表示"知足常乐"的留学生更喜欢"安于现状"。
清北校长回应了?
网上关于清北留学不回来,成了留洋预备基地等嘲笑清北似乎一直没有回应过,但有网友扒出这两所学校的校长其实之前也发表过类似的演讲。
如清华校长以张光斗院士为例,讲述当年张光斗院士也是放弃国外留博机会,对于诱惑对于前景并不在乎,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甚至参与多项水利工程的建设,这才是我们的榜样。
而北大则没有这么委婉,直接说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要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培养人才,不忘使命,承担责任,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相对来说,北大更强调的是爱国,贡献精神。干净利索,简单直接。
写在最后:
如果关注科技领域的朋友应该知道,华为现在面对的是老美断供芯片问题,有人说我们想要自研自产就需要克服多重困难,其中就有人才缺少,但是你能说我们没人才吗?要知道硅谷每年要挖掘清华北大16%的顶尖人才,全球芯片材料专家,排名前6都都是中国人,你能说我们没人才?
更多的是,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人才不回国?
不管是任正非还是郑强教授都曾呼吁过让人才回国,此前尹志尧、沈向阳都曾放弃诱惑回国创业,我们也迎来了科技新突破,但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
虽说去留是个人选择,这是自由的时代,但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当自己学有所成或术业有专攻之时,是否该考虑回来了呢?外面的月亮再圆,都没有家乡的月亮好看。